鱼类细菌性出血病的流行与防治

2025-4-9 21:0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45| 评论: 0

摘要: 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殖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我县养殖鱼类的主要 ...
鱼类细菌性出血病又称暴发性出血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养殖水域类别最多,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目前该病已成为我县养殖鱼类的主要病害,使广大养殖户损失惨重。为此,笔者就该病的流行情况及防治措施简单介绍一下,以帮助养殖户及早做好该病的防治工作。

一、流行情况。每年的2月底至U月,水温10一36摄氏度均有发生,其中尤以气温25摄氏度以上高温季节及水温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上最为严重,危害年龄从2月龄至成鱼,不仅在精养塘发生而且各种养殖水体也都发病,严重时发病率100%,死亡率达95%以上。危害鱼类主要有鲤、四、团头纺、草、统统等,尤其白链、白四、团头纺最为严重。

二、流行原因。

1、放养密度过大而预防工作未能加强。

2、饲养管理不到位,水质恶化,溶氧低、有害物质多,鱼类整天生活在不良水体中,导致鱼自身抵抗力下降。

3、在养殖过程中,没有广泛使用颗粒饲料,只投喂商品饲料,甚至霉烂变质饲料也投喂,营养不全面,造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缺乏,免疫力下降。

4、有些养殖户没有在水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用药,以致滥用药物造成中毒、诱发出血病的产生。

5、死鱼乱扔,施用未经发酵的人畜禽粪便,导致病茵滋生,引起疾病的发生.

三、症状。

发病早期,从外观上看,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绍基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病状。剖开腹腔,肠道内有少量食物,严重时病鱼体表严重充血,以致内出血,眼眶周围也充血(尤以统统为甚)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腹腔内有淡黄色透明腹水或红色浑浊腹水,鳃、肝、肾颜色均较淡,呈花斑状。病鱼严重贫血,肝脾肾肿大,胆囊肿大,肠内无食物。有的病鱼鳞片坚起肌肉充血,鳃丝末端腐烂,病情严重的鱼厌食或不吃食,因病程长短、疾病的发展阶段、病鱼种类及年龄,病鱼病状表现多样化,甚至发现少数病鱼看不出明显症状而死亡。

四、防治措施

1、预防措施:①彻底清塘;②苗种放养时进行严格检疫并消毒;③放养密度不宜过大,鱼种搭配结构合理;④加强饲养管理,多投喂天然饲料以及配合饲料,正确掌握投饲量,提倡“少投多次”。⑤鱼病流行季节,每半月用生石灰每亩水深1米20千克,或漂白粉1PPM(交替使用)全池泼洒,每月用杀虫药物一次以杀灭体外寄生虫。

2、治疗方法

(1)第一天用“鱼虫净”每亩水深1m20毫升杀灭体外寄生虫;

(2)第二天用“出血立停”投喂每50kg饲料拌药200g,连喂五天(投药饵前停食一天);

(3)第三、四两天连续用“氯杀王”2MF—300g(每亩水深1m),全池泼洒;

(4)第七天全池泼洒生石灰1次(每亩水深1m20kg),以调节水质。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