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龟、鱼混养的好处: 龟虽然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但多潜居水底,或上岸晒壳、摄食、活动。与鱼类混养可以有效提高水体利用率。 龟主要以肺呼吸,不仅不与鱼类争氧,相反,由于龟的上下频繁活动,促进了上下水层的对流,防止水体表层因浮游植物旺盛的光合作用所产生的过饱和氧逸向空气,弥补深水层的溶氧不足。同时,龟在池底活动,又可加速池底有机物分解,减少其耗氧量。因此龟鱼混养,可以增大水体溶氧量,减轻“泛池”死鱼的危害。 龟、鱼混养,鱼类不仅可以直接摄食龟的残饵及粪便,同时龟、鱼的排泄物使池水肥沃,繁殖大量的浮游生物及底栖生物,为龟、鱼提供一定的生物性饵料资源。 龟的游泳速度慢,伤害不到体健活泼的鱼类,但对行动缓慢的伤病鱼和死鱼则能吃掉,故龟、鱼混养,还可起到防止病原体扩散和减少鱼病发生的作用。 二、龟、鱼的放养技术: 龟种的放养密度和规格各地差别甚大。一般情祝,150克以上的龟每亩放养700-1000只,即每平方米1-1.5只,50-150克的龟每亩放养1300-2000只,即每平方米2-3只。但必须指出的是,个体太小的稚龟和50克以下的幼龟最好不作为混养对象。 鱼种放养与一般成鱼池相似。鲢占50%-60%,编占10%-15%,草食性鱼(草鱼、鳊)占20%,杂食性鱼(鲤、鲫)占5%-10%,每亩的放养量控制在800尾-1000尾。鲢、鳙鱼种15厘米-20厘米,草鱼、鲤鱼10厘米-15厘米。 以上放养密度,乌龟每亩产量可达200-300公斤,鱼亩产量可达400-500公斤。 三、龟、鱼的饲养管理 1.分开投喂 龟、鱼饲料台要分开搭设,而且相互间距离要远。鱼的饲料台可设置于池的东、西两头,草架完全浮于水面,沉性伺料台距池底30厘米左右。龟的饲料台可设置于南、北倾斜的堤坡上,一般饲台平水面,使鱼吃不到。先投鱼饲料,再投龟饲料。 龟的饲料,一般动、植物饲料以6:4为好,有条件的最好投喂商品配合饲料。 鱼的饲料可用麦麸、糠饼、菜籽饼或商品料。开春后,草鱼以投喂嫩草为主,早春有黑麦草、莴苣叶等,夏天以鹅菜、苏丹草及幼嫩旱草为主,日投喂量为草鱼、团头鲂总体重的30%左右。如果用精饲料投喂,对精饲料的日投喂量约为吃食性鱼类总体重的3%-4%。同时应根据混养池水质肥瘦情况,适时投施一些有机肥或无机肥,保持一定的肥度,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鲢、鳙等滤食性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2.控制水位,调节水质 早春、秋末水温较低,饲养池水位可适当浅些,以利提高池水温度;高温季节,水位要加深,以促进乌龟摄食生长;越冬期间也要控制较深的水位,确保乌龟生命安全。当饲养池水色过浓、水质过肥时,也要及时加注新水,更换老水,使池中水质肥而嫩爽,为龟、鱼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坚持巡塘,搞好病害防治 龟、鱼混养,要求早、中、晚巡塘三遍。观察龟鱼的摄食情况。检查防逃设施;察看龟鱼的活动和生长情况;注意水质变化等。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饲料台要经常清扫、消毒,每天清除残饵剩渣。发现病情,正确诊断,对症下药。并要防止周围稻田里的农药水入池,以免毒害龟鱼。 乌龟行动迟缓,防御敌害能力弱。在水边附近遇到敌害尚可潜水逃循;离水稍远,它就只有连头带尾缩入壳内,任凭摆布。特别是不食不动的冬眠期间,更易遭受敌害动物的伤害。其主要敌害是老鼠、黄鼬和蚂蚁,平时要注意铲除池周杂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