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疾病及防治对策

2025-4-5 16:1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6| 评论: 0

摘要: 深水抗风浪网箱作为一种新的海水网箱养鱼模式,由于其具有抗风浪性能好、养殖容量大及养殖环境优越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浙江省自1998年首次从挪威引进大型网箱以来,现已开发生产了包括升降式、碟形和浮绳式等各 ...
深水抗风浪网箱作为一种新的海水网箱养鱼模式,由于其具有抗风浪性能好、养殖容量大及养殖环境优越等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浙江省自1998年首次从挪威引进大型网箱以来,现已开发生产了包括升降式、碟形和浮绳式等各种类型的深水网箱近700只,2003年将达到3000只,前景看好。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和日趋严重的海洋污染,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病害的发生也将成为必然,能否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蔓延和流行,关系到深水网箱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奉文在对浙江省各深水网箱养殖试点广泛凋查的基础上,就深水网箱目前存在的主要疾病种类和死亡原因作了初步分析,并对防治方法提出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主要品种

  目前,浙江海区深水网箱养殖鱼类的品种主要包括大黄鱼、鲈鱼、美国红鱼,黑鲷,真鲷、日本黄姑鱼、石斑鱼等,其中大黄鱼、鲈鱼和美国红鱼占到养殖总量的80%以上,其他品种则相对较少,基本类同于传统网箱。

  二、深水网箱与传统网箱养殖鱼类发病情况比较

  传统网箱通常放置于风浪较小、潮流较缓的港湾,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的扩大及过密养殖导致的养殖容量超限和日趋严重的海洋污染,使得病害频繁发生。据报道,目前传统网箱养殖中发生的鱼类疾病已多达数十种,仅石斑鱼就有37种,大黄鱼、鲈鱼的疾病也多达十几种。其中较为常见的种类主要有淋巴囊肿病、红彩病毒病,细菌性溃疡病、肠炎病、烂鳃病,本尼登虫病、白点虫病、吸虫病和鱼虱病等,且上述疾病流行广、危害大,常造成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相比之下,深水抗风浪网箱由于通常放置于水深10.0m以上的浅海敞开式海域,具有养殖容量大、水环境好等优越特点,使得养殖鱼类发病机率比传统网葙大大降低。

  三、深水网箱养殖鱼类中的几种常见病害

  细菌性体表溃疡病

  病原:主要为弧菌属细菌,包括哈氏弧菌,鳗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以继发性感染为多。

  症状:鲈鱼体表溃疡主要表现为感染的鱼体体表和上,下颌吻部充血发红,鳞片脱落,胸腹鳍基部充血,肛门红肿或有黄色粘液流出,大黄鱼体表溃疡则表现为感染初期体表皮肤有淤班.褪色,尤以腹部和尾柄区为盛。病鱼失去食欲,离群独游,腹部朝上、打转,严重时下颌出血溃疡、鳍条缺损,尾柄肌肉腐烂,肝、脾,肾,肠均充血,肝脏肿大呈上黄色,肠道内有淡黄色粘液。镜检病灶处组织可见细菌。一般体表出现出血症状后,鱼体在1天—7天便死亡。

  流行情况:目前深水网葙养殖中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鲈鱼、大黄鱼、美国红鱼等主要养殖品种均有发生,以鲈鱼和大黄鱼危害最大。春夏秋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为多。此病感染迅速,死亡:率高,目前采用改善网箱养殖环境和及时投喂抗菌素类药物可以有效控制,但会反复感染。

  发病原因:①潮流、台风等影响。目前深水抗风浪网葙多数放置在敞开式海域,由于个别网箱养殖点选点上的问题,使得养殖区域潮流过急.导致鱼体擦伤后继发性细菌感染。②养殖管理不当引起。操作不当、高温季节运输、饵料投喂不够导致鱼体体质下降以及末及时换网等管理上的问题是导致此病多发的另…太原因。另外,8月份~9月份时梅葵等附着生物大量附着,一方面导致网箱内水环境变差,另一方面附着生物会刺伤鱼体,也是引起细菌性溃疡病的原因之一。

  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主要为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体表无明显症状,常宏现为肛门外突,红肿,肠道充血、发炎,内有浅黄色粘液;病鱼食欲减退,常离群独游,进而消瘦。

  流行情况:此病一般夏季高温季节多发,发病原因主要为投喂不新鲜的小杂鱼所致,尤其是6月份—9月份禁渔期,常会因饵料缺乏,饵料质量不好而诱发此病。

  寄牛虫类疾病

  目前,在深水网箱养殖过程中造成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主要是本尼登虫病。

  病原:为本尼登虫(Benendactylus)。

  症状:虫体主要寄生于鱼体的鳍条,眼,体表等部位,病鱼体表出现白点,粘液增多,有的病鱼眼睛变白,严重时可见鳞片脱落,尾部及鳍条局部充血、溃烂,造成烂尾烂嘴、红眼等损害:病鱼往往躁动不安,在网箱边狂游并不断向网片摩擦身体,擦伤处可继发细菌性感染:病鱼厌食,贫血,最后衰弱而死。

  流行情况:该虫感染力强、传播快,春夏秋季均有发生,秋季为流行高峰,以高盐度海域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大黄鱼,石斑鱼等。

  发病原因:网衣附着大量附着生物,网箱水环境变差,鱼体体质下降是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其他非病原生物引起的病害

  (1)台风影响。浙江省是台风多发省份,每次台风过后均会引起不同程度地发病和死亡,其可能的原因有:台风时的大风浪冲击网箱,造成鱼体机械损伤或应激诱发死亡:混流蚀浪使网箱区海底污泥、残饵浮起,加重局部水体的水质恶化,致使放养密度大.网目睹塞严重的鱼箱内鱼体发生暴发性缺氧死亡。通过及时捞取死鱼,更换网箱,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以及投喂新鲜适口饵料和药饵等措施,可起到—定防治效果。

  (2)赤潮生物。近些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污染和近海水域的富营养化,使得有害浮游生物,如甲藻、硅藻、夜光虫等赤潮生物频繁发生。赤潮的发生使养殖海区的水环境急剧恶化,导致网箱内鱼类的窒息或中毒死亡。

  (3)由营养缺乏、体质下降引起疾病。山于目前鱼价低迷,养殖户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许多养殖户饲料投喂不足,包体山现营养缺乏,特别是在6月—9月禁渔期,一方面是鱼类的快速生长期,另一方面缺少饵料与营养,造成多数鱼体消瘦,体质下降,易发生疾病。

  四、深水网箱养殖的综合防病措施深水网箱养殖为敞开式水体养殖,每只网箱养殖水体均在I000立方米以上,养殖鱼体总重量达几吨—几十吨,一旦发病,很难控制,治疗难度很大。因此,必须转变观念,坚持以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1.合理规划和布局。对网箱设置海区的选定和设置数量的多少要根据海区诲况及养殖容量的凋查研究进行,以防养殖自身污染的发生。

  2.把好鱼种放养关。放养鱼种体质的好坏,是否带有寄生虫等病原,对深水网箱鱼病的预防和控制具有很大的意义。必须选择体质健壮、无伤病、规格较大的种苗,并经过检疫消毒后才能放养。

  3.控制放养密度。网箱养殖的放养密度应根据鱼的种类、规格、养殖条件而定,放养密度过高,极易导致养殖环境变差,引发鱼病,造成损失。

  4.优化养殖环境。在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养殖海区的良好环境。如使用防污网衣、洗网换网,以减少网衣附着生物的危害,保持网箱内的水流畅通和良好的水质环境;适度投饵,及时捞出病鱼和死鱼,养殖废弃物必须上陆清洁处理等,以减少环境污染,防止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和传播。

  5.合理投喂。投喂新鲜、优质的饲料,禁止投喂腐败变质和添加抗腐剂的饲料,经常投喂海水多维,免疫多糖等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投饵量要根据鱼的生长阶段和季节气候变化进行调整,做到定质、定量、定时。

  6.操作细致。在放养,运输,分箱、换网时,任何操作均须小心,动作要轻快,以防鱼体受伤而发生鱼病。高温季节尽可能减少操作。

  7.做好药物预防措施。由于目前国内病害研究和深水网箱养殖的现状尚无法象国外发达国家一样广泛使用疫苗等生物制剂,因此,在高温期疾病多发季节,特别是在运输、放苗,分苗、换网、台风之后,为防止机械损伤而引发继发性细菌病,需及时进行药物预防。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