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铜又名蓝矾,石胆,含5分子结晶水,为透明的深蓝色结晶或粉未,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弱酸性。它是鱼病防治中常用到的药品,可治疗原生寄生虫病,如体外寄生的鞭毛虫、纤毛虫、吸管虫、中华鱼蚤等。其作用机制是铜离子容易与病原体的蛋白质结合成蛋白盐,形成沉淀,来阻止病原体的生长繁殖,起到防治鱼病的目的。 由于硫酸铜属重金属盐类,在其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硫酸铜杀病原体能力的大小常受水中各种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其毒性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随PH值的增加,有机物的增多,食盐的存在其毒性减小。因此用药量应根据水环境的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二、硫酸铜的安全浓度范围较小(一般治疗鱼病采用遍洒法或药浴法,前者使用浓度为0.5-0.7ppm,后者为8ppm,浸浴20-30分钟),因此使用时要准确测量和精确计算水体的体积。 三、硫酸铜会引起鱼的肾组织坏死,造血组织破坏,肝脂肪增加,铜还可残留在鱼的鳃、肌肉和肝内,并妨碍肠道的吸收,从而影响鱼的摄食和生长,故不能经常使用。 四、硫酸铜经常与硫酸亚铁合并使用(比例为5:2),硫酸亚铁主要是消除固着物,为硫酸铜杀灭寄生虫扫除障碍。尤其是中华鱼蚤寄生,引起病鱼鳃丝未端肿胀发白,粘液大量增加,如单用硫酸铜就杀不死,而必须与硫酸亚铁合用才行,其使用浓度与硫酸铜的浓度相同。 五、溶解用药的水温不要超过60℃,否则易失效。 六、小瓜虫病不能使用硫酸铜,因小瓜虫在鱼体表形成囊胞,不能杀死。相反使用后,会引起鱼类大量死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