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盘鲍浮筏养殖技术

2025-3-29 19:0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7| 评论: 0

摘要: 皱纹盘鲍(Haliotisdsccushannai)为我国北方鲍类养殖的主要种类。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有陆地养殖、海上浮筏养殖和底播放流增殖三种。浮筏养殖以低投人、高产出,为养鲍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几年的研究, ...
皱纹盘鲍(Haliotisdsccushannai)为我国北方鲍类养殖的主要种类。目前养殖方式主要有陆地养殖、海上浮筏养殖和底播放流增殖三种。浮筏养殖以低投人、高产出,为养鲍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笔者经过几年的研究,对浮笺养殖技术进行了归纳和总结,现介绍如下。

1海域选择

浮筏养鲍海域应选择泥砂、砂泥或泥质底质。水深10-20m,水流畅通,水质清洁,沿岸水域大量生长野生藻类,无工业污染,无大量淡水和生活污水流人,冬季无结冰或浮冰现象,夏季水温在27℃以下,不受或很少受台风影响。

2养殖器材

浮筏养鲍器材主要包括浮筏、吊绳、网笼等。北方养鲍企业多采用柔性组合式鲍鱼养殖网笼,特点是容量大,组合合理,透水性好,便于操作。

3养殖水层及密度

3.l养殖水层养殖水层可因地而异,一般设定在8-10m为宜。水层过浅,易受风浪影响,不利于鲍鱼的摄食和生长,过深不便于日常管理。网笼底部不可接触海底。

3.2养殖密度投放鲍苗的规格一般应在1.5cm以上,养殖密度依同笼大小、鲍鱼规格的不同而异。以12格同笼为例,一般l-2cm鲍苗放养4000-8000枚/笼,3-4cm鲍鱼放养1000-4000枚/笼,投苗时间最好选择在鲍鱼快速生长期(水温15℃左右)的前期,以利于投放鲍苗的成活和生长。

4饲养普理

4.l投饵投喂工作是整个饲养的关键。浮筏养鲍投喂饵料主要有鲜活海藻类及其冻品、人工配合饵料等。投喂鲜活海藻类(如海带等)有利于鲍鱼的成活和生长,在其缺乏的时期可投喂配饵或鲜活藻类的冻品。投喂周期视饲养水温而定,一般在4-12天左右,投喂量根据鲍鱼大小、摄食情况进行调整。以3-4cm鲍苗为例,在水温10℃时,投喂周期在7天左右,鲜活饵料的投喂量(湿重)近似于鲍鱼的重量,配饵的投喂量为鲍鱼重量的10%-15%;在水温15℃时,可保持投喂量不变,而将投喂周期缩短l-2天。

4.2日常检查及清污主要是检查台筏及网笼的安全性、有无跑鲍现象等。并应及时清除鲍笼内的浮泥、杂藻及部分附着在笼片与网衣上的敌害。此项工作可单独进行,亦可结合投喂进行。

4。3调整密度同规格鲍鱼经一段时间养殖之后,大小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同时鲍壳上、鲍笼内会附着各种敌害生物。为利于鲍鱼的成活和生长,便于海上管理、成品收获等,须及时进行密度调整,并对附着性敌害进行彻底清理。此项工作应结合养殖海区敌害生物的附着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一般一年讲行1—2次。操作方法;将笼养鲍鱼自海上取回后,用3%-5%酒精麻醉、剥离后,进行清污、分选规格,计量后重新装笼放回海上饲养。

5敌害、病害防治

5.1敌害鲍鱼笼内几乎不存在掠食性敌害,主要为附着性敌害,北方地区的附着性敌害生物主要有贻贝、牡螨、苔薛虫等。其危害是与鲍争夺生存空间,妨碍鲍正常运动。摄食和生长,影响笼内、外水流交换等。附着在笼片上的少量敌害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清理,对大量附着的敌害可结合分笼进行彻底清除。

5.2病害主要有细菌病、真菌病、气泡病等,其中以暴发性弧菌病危害最大。防治方法:可用100-200ppm的氯霉素连续浴3-5天,即可达到控制发病的目的。

6养成

投放1.5cm鲍苗,经2-3年海上养殖即可达到商品规格。整个养成过程中,成活率在50%以上,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7养殖海域环境保护

养鲍业的发展,将会导致养殖海域有机物的增多,造成环境的恶化,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鲍鱼的成活和生长,降低养殖效益。为保持养鲍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做好海域环境保护工作,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a、根据海区状况,确定养殖容量和养殖密度;b、科学安排好鲍鱼投喂工作,减少饵料的散失;C、采取轮养与套养(鲍、藻)相结合,立体利用海域,既可解决鲍的鲜活饵料,又可增加养殖效益;d、底播增殖海底生物,改善海底生态环境。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