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市地处沿江高沙土区,尽管濒临长江,淡水充足,却由于一些养鱼池的水源受污染或开挖在离水源较远的地方,养殖用水受到制约,加上高沙土地区的池塘坍塌严重,池塘保护困难,养殖单产低。为提高这些池塘的生产水平,我们对节水养鱼技术进行研究,形成了一套适合于高沙土地区的节水精养高产技术,现将主要技十报告如下。 1池塘建造与使用中的保护 高沙土地区土质含沙量高,表层中壤土不厚,按常规方法建造鱼池渗漏严重,极易坍塌淤浅。对此,在开挖和日常保护时要采取下列措施以防渗、防坍。 1.1鱼池开挖中的保护措施a缝坡或梯级开挖:改1:2~2.5的坡比为1:3~3.5的缓极防坍。如果梯级开挖,上层为中壤,以1.1~1.5的坡度开挖,深度控制在l.0米左右,然后留宽度0.8米左右的平台,再以l:25~3.0的坡比挖至预定的深度。平台的作用一是防坍二是作食台,三是作拉网操作走道。b护坡方法:先以常规方法开挖,然后护坡。方法一:覆辅无纺布(土工布)或绿纱、旧鱼网,布点固定后在其上覆盖三合土夯实,厚度30厘米左右。再在其上种植鱼用牧草,以牧草发达的根系固定池坡。方法二:在池坡上覆盖农膜覆土夯实。池的四周是实地的,对中便(隔梗)可用梯级开挖,然后打桩固定编织袋,夯土防坍。有条件的可用水泥预制板或石块驳砌。C.深塘集水待淤:按高产鱼池水深2.5~3.0米的要求。深塘浅用,即开挖时平地下挖3.5~4.0米,使用中控制水深浅用。这样一方面即使有坍塌,在数年内仍可保持适宜的水深,另一方面利于积存来水。d宽埂大堤:临河港一侧的池埂顶宽10~15米,塘间隔梗10米以上,如中埂有护坡措施,顶宽也应在5米以上。 1.2种植青饲料露空坡埂上种植根系发达的青饲料,既可解决部分鱼用饲料,又可减轻雨水冲刷对池埂的破坏,减少池塘淤泥 1.3进水口增设跌水板水不直接冲击坡面,护坡增氧一举两得 1.4调整养殖结构,减少鱼类觅食活动造成池埂损坏。 1.5鱼池相临,干塘时水位应同时下降,或逐步降低水位,以防水位落差倒埂,中埂狭窄的鱼池更要注意。 2鱼种放养 根据市场的品种需求与价格,从护池、降支、节水、高产和高沙土地塘的特点出发,调整养殖结构。 2.1调整放种总量为取得较高的产量每公顷放种量达到1500公斤以上,并随计划产量情况而调整,但也不宜太高,防止水体富营养化,增加调节水质用水的消耗。 2.2增加大规格斤两鱼种投放量由放1龄为主改放大规格斤两鱼种为主,斤两鱼种占鱼种总重的75%以上,以利轮捕和当年见产。 2.3减放鲤鱼塘放鲫鱼鲤鱼在塘内觅食除了造成浑水外,最大弊端是引起塘口坍塌。高沙土地区塘口宜少放或不放鲤鱼,而以鲫鱼代之。若放鲤鱼则以1龄鱼种或夏花为主,不主张放大规格鱼种,旦捕捞条件要好。 3饵肥使用 高沙土地区塘口渗水量大,若是新开塘水难肥,饵肥使用的侧重点相应改变。春季和初夏重肥,夏秋重料保肥。坚持“四看、四定”的钾肥使用原则,方法上还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3.1肥料以粪肥为主用量根据水质而定,以既保持适宜的肥度,又不造成池水污染为准。粪肥发酵消毒后全地均匀泼洒在夏秋季节施肥中,以发酵过的粪液为主,粪渣用于青饵料地追肥而不入池。 3.2粪肥使用方法的改进利用坡面,将粪肥泼浇于露空坡面,一方面提高池坡肥力利于种青,另一方面使粪肥露空分解和阳光消毒,降水时雨水冲刷入池肥水。 3.3青饵料使用禁用发热变黄的青饲料,以免引发草鱼疾病,无增氧机的塘口傍晚不投喂。 3.4精料投喂提早开食,当温度回升达到8℃即开始投喂,旺季日投3次,与青饲料搭配。易坏水的饲料少用,水色过浓时不用莱籽饼。 4水质普理 4.1渗水池塘水难肥,除了高沙土保水性差外,在新开塘主要是水中缺乏浮游生物,此时必须引进消毒过的肥水,或第一年多投水草养草食性鱼类,并适施肥料培肥、保肥。 4.2配备增氧机或水泵在水源丰富的地方,调节水质可以每2~3天(盛夏高温每天一次)加水30厘米,水泵抽水进水管应位于水源表层。但缺水的地方要使池水保持较高的溶氧,必须配备增养机(即使水源丰富的地区,单产600公斤以上也一定要配有增氧机),每亩水面配置功率不低于0.3千瓦。 4.3经常施用生石灰等改良水质,尤其是用粪肥多的塘口更要常用,生石灰每次使用浓度以(25~30)X10-6浓度为宜使池水略呈碱性。 5防病 4月中下旬使用杀虫剂对全年鱼病防治效果最明显,其次三夏季节防病一次,其他季节每10~15天预防一次,药物常更换,重点防暴发性传染病和草鱼“老三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