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由于气温较低,稻田养殖河蟹当年养成商品蟹上市规格偏小,效益不高。为了延长河蟹生长期,天津津南区对早繁大眼幼体强化培育,取得了当年养成大规格商品蟹的好成绩。现将当年养成大规格商品蟹的技术简介如下: 一.稻田的选择与工程建设 养蟹稻田选在天津市咸水沽镇,这里紧靠公路和河道,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面积为2.67公顷。 在原有稻田基础上开挖环沟和田间沟。环沟沿田埂内侧开挖,深1米,宽3米,坡比为1:2.5。田间沟深0.4米,宽0.5米,使稻田呈“井”字型。加高加固田埂,出埂高0.6米,宽0.5米。在距田埂1米处田一圈聚乙烯加厚膜,高度50厘米,进排水系统设在稻田相对两角的位置上,进排水口安装滤网。 二.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稻田消毒。田块耕整完以后,每0.067公顷稻田施生石灰100公斤,以杀灭山中的野杂鱼和细菌等有害生物。 2.施肥。稻田消毒7天待药效消失后,选择晴天上午施肥,井一次性施足底肥。 3.插秧。水稻品种选择耐肥力强、茎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产量高的优良品种中作8923。5月下旬开始插秧,插秧方法同一般稻田。 三、蟹种投放 共投放早育蟹种40000只左右,规格400—600只/公斤,平均每o.067公顷放养量为1000只。投放的蟹种要求体质健壮、附肢完整、体表无附着物、爬行活跃,放入稻田前将蟹种用种苗净兑水浸浴5分钟进行消毒。然后将蟹种均匀放在稻田四周,让其慢慢爬入稻田。 四、田间管理 1.段饵。放苗初期由于水体中含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可不饵或少投饵,以后逐步投喂人工配合颗粒饵料,并配合新鲜的野杂鱼促进河蟹蜕壳。高温季节不投喂动物性饵料,以免败坏水质。养殖后期逐步增加动物性饵料,以利于河蟹增重育肥。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为河蟹体重的5%左右。要注意天气、水温的变化,以及河蟹蜕壳和残饵多少等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 2.水质调控。前期水位控制在5—10厘米,每10天左右换水1次。高温季节在不影响水稻生长情况下可适当加深水位,每3—4天换水1次。养殖后期每2周左右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不超过水体的1/3。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在7.5—8.5之间,氨氮低干2毫克/升,环沟透明度保持在30厘米左右。浮植物以绿藻、隐藻、硅藻为主,水色为淡绿色。坚持每日早晚巡塘,查看水质和河蟹活动情况,注意检修进排水系统和防逃设施,以便及时发现情况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病害防治。坚持以预防为主、防重干治的方针。定期向环沟中泼洒生石灰,每次用量为(10~15)x10平方米,既起到消毒防病作用,又能补充河蟹生长所需的钙质。 五、产量和效益分析 去年共收获成蟹2144公斤,平均每0.067公顷单产53.6公斤,个体规格10只/公斤,回捕串为53.6%。分析结果表明:河蟹稻田当年养成的平均规格达到了16~30只/公斤。可见在天津地区可以通过投放早育蟹种、延长河蟹的生长期、缩短养殖周期来提高商品蟹的规格,增加市场竞争力。由此可见,早繁蟹种稻田当午养成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