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对虾高效养殖成功经典

2025-3-27 21:4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2|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由于对虾病毒性病害的流行,使东方对虾的养殖陷入了低谷,养殖情况普遍不太理想。我处的一对虾养殖户,经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养殖方式,连续几年的养殖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利润。2001年的养殖又 ...
近年来,由于对虾病毒性病害的流行,使东方对虾的养殖陷入了低谷,养殖情况普遍不太理想。我处的一对虾养殖户,经过多年的摸索,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养殖方式,连续几年的养殖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利润。2001年的养殖又取得了较好的效益:池子面积5亩,9月30日出池,共收虾900斤,规格20个/斤,售价35元/斤,产值3.15万元,利润2.8万元。总结其近年来的养殖经验,养殖关键环节如下:

 第一,把好清淤消毒关 每年元旦过后,排干池水,曝晒池底一个多月,然后在冬季进行清淤,彻底清除池底的淤泥、杂物,然后再用生石灰消毒,用量200斤/亩,曝晒两周,杀死池底病原物,稍纳水涮池,排干后,再纳水贮存备用。

  第二,把好水质关 这几年的经验主要为"养虾先养水",要想养好虾,必先把好水质关。由于东方对虾病毒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广泛,发病后尚无有效药物控制,控制水质预防发病最为关键。控制水质采取"首次纳足水,前期不换水,后期少换水"的方式,特别是首次纳足最为重要。首次纳水一般选择在每年的2月份前后,此时海水的陆源污染物较少,由于水温较低,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也较少,病源携带者少,水质清新,是最佳的纳水时间。在纳水前几天一定要经常观察潮水情况,感觉水质较好时,就要尽快纳水,尽量把池水纳满纳足,水深1.5米以上。如果水质仍较瘦、透明度较高,可适量施肥,但注意量要少、水质不宜过肥,过肥的水质不易稳定。放苗后,养殖前期不换水;中后期根据水质情况可适当换水,但换量控制在十分之一以内,换水次数每月以2次~3次为宜;后期水位保持在1.5米~2米之间,保持水色稳定。也可施少量生石灰调节pH值,但一定注意不宜过多、使pH值变化过大。总之,后期重要工作是保持水质的稳定。

  第三,选好苗,早放苗,把好苗种关 对虾养殖苗种选择很重要,近几年一直选用2厘米~3厘米活泼健壮虾苗,虽然虾苗价格稍高,但成活率高,生长期长,养殖效果明显优于小规格苗种,有条件的最好选择SPF虾苗。放苗时间一般以水温稳定在16℃以上时即可,本地一般4月下旬~5月初放苗。

  第四,把好饵料关 通过几年的养殖经验来看,饵料的选择与投喂方式是养好虾的第二大关。总结这几年的成功经验是:一、坚决不喂鲜鱼、虾等杂货。二、选择几种饵料轮换投喂。三、投饵量要适当,每次投饵以2小时~3小时内吃完为宜。切记不可投饵过多,败坏水质。近几年筛选出了三种饵料轮换投喂效果较好,这三种饵料是:人工配合饵料,蓝蛤、干虾米头,养殖初期全部采用人工配合饵料,中后期用三种饵料轮换投喂,每隔10天投喂1种饵料。投喂干虾米头要先浸泡12小时,冲洗后投喂,养殖过程中不论何种饵料,腐败变质饵料严禁投喂。

  除把好以上四关,还要加强日常管理,时刻观察对虾摄食、生长情况、水色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另外,由于该养殖池没有电源,没用增氧机,笔者认为有电源的池塘如能设置增养机,效果会更好。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