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鲤鱼春季病毒血症

2025-3-27 21:0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9| 评论: 0

摘要: 鲤鱼春季病毒血症也叫鲤鱼弹状病毒感染症,是由鲤鱼病毒血症病毒所引起的鲤鱼及鲤鱼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为,发病快,死亡率高,鱼体发黑,出血,水肿。本病主要感染鲤鱼,尤以I龄以上的鲤鱼多见。 ...
鲤鱼春季病毒血症也叫鲤鱼弹状病毒感染症,是由鲤鱼病毒血症病毒所引起的鲤鱼

及鲤鱼科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该病的特征为,发病快,死亡率高,鱼体发黑,出血,

水肿。

本病主要感染鲤鱼,尤以I龄以上的鲤鱼多见。但鱼苗、鱼种也能感染。鲢、鳙、六须鲶

均能感染此病。主要传染源为病鱼和死鱼。病毒的宿主除鲤鱼外,还有昆虫、蜗牛、蛙及甲

壳类等也会带毒。吃鱼的鸟类也能传播本病毒。病毒通过水而传染,经鳃而侵入鱼体。病

鱼和带毒鱼通过粪便和尿,将病毒排出体外,污染水而感染健康鱼。由于在鱼的精液和卵

液中也会有病毒,也可能存在垂直传递。某些吸血昆虫如鲺、尺蠖、鱼蛭等也可机械传播本

病毒。水温的高低对发病有重要影响,水温10℃一18℃可发生此病,14℃左右病情最重。

所以此病在春、夏季节多发。

病状:本病的潜伏期1--60天。病鱼表现发病快,呼吸困难,不耐活动,有的卧于池底。

眼球突出,震颤。肛门外突,发炎,水肿,粘有花条状粪便。运动失调,游动异常,顺水漂游

或侧游。病鱼腹部膨大,消瘦,鱼体发黑。

剖检:皮肤、肌肉、膘、脑及心包上有淤斑,特别是膘的内壁最常见。肝、肾、腹膜、骨骼肌

点状出血,脾肿大。肠发卡他性炎症。全身出血,水肿及腹水为本病的主要特征。

诊断:

1、根据临床表现,剖检变化及流行情况可初步确定。但必须进行病原学检查,才能确

诊。

2、取病死鱼内脏(尤以,肾脏含毒量高),用生理盐水制成1:10悬液,离心,取上清液接

种于鲤鱼卵原代细胞,在20℃--22℃条件下培养10天,感染细胞在接种3天后,呈圆形、崩

解等病变。然后用中和试验或荧光抗体试验对病毒进行鉴定。有条件的也可用电镜检测

此病毒。

3、取病料匀浆或细胞培养物上清液,接种于鲤鱼脑内,放于17cC水中,在J3天内出现

典型的病变并死亡。如腹腔内注射或膘内注射,接种剂量要加大。

4、血清学检查可用荧光抗体试验检测本病。放20℃培养的细胞在感染后最快6个小时

出现阳性结果。脾或肾冷冻切片,作免疫荧光抗体法检查,也能快速确诊。还可用中和测验

检查血清中的抗体。

5、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传染性膘炎相区别。虽然病变相同,均出血,但病原不同,本病

为病毒,传染性膘炎为原虫。还应与”耆水气单胞菌等相区别。

防治: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建立定期的检疫制度。当

前,可用提高水温来预防本病的发生。再有,要注意培养无病原的鱼种,或有条件的可使

用无菌水,均可预防本病的发生。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