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入秋以来,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出现了较严重的病害,特别是在珠江三角洲一带陆续出现较大规模的病害情况,据笔者调查,造成大面积死虾的主要原因是桃拉病毒综合症和亚硝酸盐中毒症。特别足冬棚虾,亚硝酸盐中毒个案为数不少,轻则食欲减退、生长缓慢,重则引起大批死亡。由于两者的表观症状较为相似,难以区别,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会导致更大的损失。现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对南美白对虾的桃拉病毒病和亚硝酸盐中毒症作如下总结,以供参考。 1桃拉病毒症与业硝酸盐中毒症的主要区别 1.1表现症状的区别 桃拉病毒综合症(TSV),主要表现为病虾甲壳变软,不摄食,肝胰脏肿大、变白,体色素扩散,尾部和足部发红,病虾般集中在池边和下风处缓慢游动,幼虾一般呈急性死亡,成虾呈慢性死亡,死亡率可达50%。幸存者扭食正常,甲壳有随机分布的黑斑。此病股伴有较明显的烂鳃和肠炎等症状。 业硝酸盐中毒症,主要表现为病虾不;摄食,空胃,游动缓慢,弹跳无力。尾部、足部和触须发红,临死时体色逐渐变成青紫色,继而呈灰白色。多数病虾先在池塘表面缓慢游动,继而转入中下层水体,最后静伏池底而死。—·般刚蜕壳的软壳虾较易中毒,所以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另外,亚硝酸盐中毒症的池塘一般伴有水质混浊,透明度小,池底污染严重等特点。 1.2对环境因子变化表现不同的反应 桃拉病毒发病高峰期—般在清早低温低溶氧时,随水温的升高及溶氧的增加,病情有逐渐缓和的趋势。亚硝酸盐中毒症的发病高峰期一般在午后水温升高时,特别是冬棚虾,天气突然转暖时更易发作,随水温的升高病情会不断加重,严重时出现暴发性死亡。 1.3水质指标因子的区别 亚硝酸盐中毒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水体中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一般超过0.6毫克/升会出现慢性中毒症,超过1.5毫克/升会出现急性中毒症。现场调查时,可抽取池塘中卜层水进行检测,若亚肖酸盐含量超标,使可初步怀疑为亚硝酸盐中毒。同时检测水体中的氨氮含量,因为水体的氨氮含量过高时,会促使亚硝酸盐的积累,并会加重其毒性,所以氨氮超标时更易引起亚硝酸盐的中毒。 1.4常用鉴别方法 将病虾捞起,放入干净的容器,加入新鲜水,同时给产增氧,仔细观察病虾表观症状的变化。若为亚硝酸盐中毒症,经过约半小时的暂养后,病症会逐渐消失,体色由原来的青紫色逐渐恢复正常。若是桃拉病毒症,则病虾的症状—般不会有明显的改观,并会出现逐渐死亡的现象。 2解救办法 2.1桃拉病毒症的解救方法;桃拉病毒症的解救必须采刚综合防治的方法。 (l)水体消毒:可选用较为温和的高效消毒药物,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二氧化氯、季胺盐等。 (2)内服药物:平时饲料中添加—些维生素、大蒜泥、聚维酮碘、三黄粉等进行预防。发病时可以结合使用大败毒、病毒灵等针对性较强的治疗病毒病的药物。 (3)底质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特别是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掉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造成了—定程度的水质污染和底质恶化,所以,此时应以水质和底质改良为主,其中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微牛态制剂的改良剂为好。 (4)增强虾体免疫功能:平时在饲料中添加含有参素、核苷素、氨基酸、多肽类、酶类等的生物活性物质和多糖类的酵母等。 2.2亚硝酸盐中毒症的解救方法:亚硝酸盐中毒症的解救方法主要是通过水质调节,降低水体中的业硝酸氮和氨氮的含量,以达到消除中毒的目的。 (1)加强增氧措施,使池水有充足的溶氧,以促进亚硝酸盐向硝酸盐的转化,从而降低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每亩水面用沸石粉50-100千克和过氧化钙3—5千克进行全池泼洒。沸石粉可以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氨氮,减小氨氮向亚硝酸盐的转化,同时,减小氨氮对亚硝酸菌的抑制,使亚硝酸盐向硝酸盐顺利转化,从而减小水体中亚硝酸盐浓度。过氧化钙是有效的增氧剂,溶氧可以降低有毒因子的毒性,同时可以大幅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浓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