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出水死亡后,特别是在夏季高温季节里,很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而导致腐败变质,有时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感染某些寄生虫病,危害人的健康。为此,对上市的鱼要进行卫生检验,保障食用安全。 以下是笔者多年来鱼类感观检验鲜度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体表状态鲜鱼的体表沾有少量而透明均匀分布的粘液附着:鱼鳞牢固地固着在鱼体表面,不易用手剥落;鱼腹部无膨胀现象,肛门发白向腹部紧缩无污染,无内容物外泄。变质鱼体表粘液暗淡无光,污浊粘稠有异昧;鳞片暗淡无光,容易脱落,往往背部鳞片残缺不全;腹部膨大,肛门向外凸,内容物外泄。 二、挺直度鱼死后相继发生僵硬、自溶和腐败三个过程。淡水鱼死后,用手握住鱼头,使鱼体倒立,新鲜鱼可以挺立。海水鱼死后,用手托住鱼体中部,使鱼体横卧,新鲜鱼可以观察到头与尾稍弯曲。 三、鱼眼新鲜鱼眼球凸出明亮,角膜透明清晰,无血液浸润。随着鲜度的降低,血管呈现出血现象,眼球凹进,但眼球仍然透明清晰。腐败鱼的眼球混浊,眼球下凹,变成暗褐色,混浊不清。 四、鱼鳃新鲜鱼的鳃部呈鲜红色。只有薄薄透明一层较少的粘液,鳃板的条纹清晰,鳃盖紧闭,具有腥味;鲜度次之的鱼鳃有灰白色粘液、鳃片呈淡红色或灰褐色,粘液稠混浊,有异味;腐败的鱼鳃呈黑褐色,粘液混浊,鳃丝粘连,有腐败味。 五、气味用干净的竹签从鱼的鳃部斜向背部刺人,然后拔出立即嗅查气味,新鲜鱼有一种固有的鱼腥昧,血是鲜红的。腐败变质鱼有一种恶臭味,腥昧减退。可观察到竹签上有污物。 六、内脏用检验刀剖开鱼体后,新鲜鱼可以观查到腹壁肌肉坚实,有光泽,各内脏完整保持原有形态与自然颜色, 无胆汁印染和脊柱红染现象,无异味。脊柱两侧肌肉无变化,刺骨与肌肉结合紧密;腐败鱼,腹膜无光泽,刺骨脱离,肌肉松散,看到内脏各器官溶解、鱼鳔无气,脊柱周围肌肉呈暗红色,不规则,异味较浓。 七、pH值新鲜鱼pH值为6.5—6.8,腐败变质鱼pH为7.1以上。 另外,被农药污染的鱼一般都有特殊的气味,鳞片光泽也较差,且一般容易剥落;被工业废水和放射性物质污染造成慢性中毒的鱼,往往鱼体局部或周身凸凹不平,鱼体弯曲、后部萎缩等畸形现象。 在嗅气味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异味,可取鱼鳃用酒精棉球的烧,这样药味更浓,利于辨别。当嗅到鳃部大蒜味,则提示鱼体是有机鳞污染;当嗅到有漂白粉或六六六粉气味时,则提示鱼体是有机氯污染;当嗅到臭药水味时,则可能体内积蓄有酚类物质,多因鱼生活的水源被工业废水污染所致。 欲需要进行鉴别病鱼或有毒鱼检验确诊,需在感观检验基础上,借助于理化检验和微生物检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