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鱼学名瓯江彩鲤,因农民在稻田中养殖而俗称“田鱼”,原产于浙江瓯江流域。该鱼生长迅速、肉质细嫩、营 养丰富,尤其是鳞片柔软可食。现将田鱼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亲鱼产前培育 选择两口平均水深1.8米、面积为3.2亩、灌排水方便的池塘,作为亲鱼产前强化培育池。亲鱼引进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180千克对培育池进行了彻底清塘、消毒,3日后进水且每亩施用600千克鸡粪作基肥。经试水确认毒性消失后,将引进的亲鱼雌、雄分开,放养在两口塘内,并配养20%的鲢、鳙鱼及少量的团头鲂。亲鱼饲养由专人负责,坚持早晚巡塘,随时掌握鱼类的活动情况,每天分上、下午各投一次人工配制饵料,其蛋白质比为32%,投喂量以1--2小时内吃完为度。为了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临近产卵前一个月,增喂适量发芽的大麦,以补充维生素正的摄人。平均每月加换卜2次新水,临近产卵前15-20天增加冲水次数,每5天左右冲水一次,每次冲水2小时左右,刺激亲鱼发情。 2.催产前的准备 清整消毒催产池及鱼苗孵化池,培肥孵化池的水质,控制好鱼苗开口饵料轮虫的高峰期。临产前,准备好棕榈皮,去除表面的皮屑并用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2小时,然后每2--3片棕榈皮扎成一束,再固定到圆形或方形的竹片上,做成鱼巢,放进产卵池。 3.催产亲鱼的选择及催产剂的注射 4月中旬当水温稳定在15℃以上时,通过巡塘观察,并结合亲鱼成熟度的检查,发现田鱼有产卵迹象时,即拉网选择体质健壮、个体重量在1.5千克以上、怀卵量高的亲鱼进行人工催产。用多巴胺抑制剂RES和LRH—A混合催产剂一次性注射,时间为下午3—4点,其用量为:雌亲鱼(按鱼体重计算)RES5毫克/千克+LRH—A0.1微克/千克,雄亲鱼用量减半。将催产过的亲鱼放人一口0.8亩、水深1米的产卵池,每3--4小时冲水一次。 4.孵化 我们在进行田鱼卵孵化时,主要以池塘增氧孵化为主,同时进行了小规模的淋水孵化试验。 (1)池塘孵化孵化池共4口,每口塘面积为2.7亩,平均水深1.5米,配以0.75千瓦的增氧气泵1台,鱼巢用竹竿固定,并放入水下10厘米左右,在每只鱼巢中间固定1个气头,保持鱼卵在孵化过程中有充足的溶氧。孵化布卵密度约为5000粒/米2。 (2)淋水孵化挑选4月22日所产的第一批鱼卵,将附有受精卵约900万粒的鱼巢放在鳗鱼温室里的竹架上,用人工喷水的方法使鱼巢保持湿润,并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同时注意透气,保持充足的氧气,经过40多小时的淋水孵化,观察到绝大多数受精卵的胚胎发眼,即移人池塘孵化,池塘面积2.9亩,水深15米。 二、结果 共选择亲鱼220组,雌雄比为2:1,平均尾重1620克,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所选亲鱼分两批催产,第一批4月22日催产100组,实际产卵83组;第二批4月25日催产120组,实际产卵89组。共产172组,催产率为78.1%,累计产卵约4500万粒,通过抽样测定,卵的受精率为72.4%。池塘孵化平均水温为15.7℃,孵化时间为14小时,总积温2217.3度·时,平均孵化率72.4%;淋水孵化平均水温为22.3℃,孵化时间为93小时,总积温2073.9度·时,平均孵化率84.6%。 当鱼苗孵出,卵黄囊消失,能平行游泳时.用煮熟的鸡蛋黄并配以黄豆浆投喂,保证有足够的营养供其生长发育所需,并注意补注新水。为了防止负病的发生及敌害生物的侵入,进水时用60目的筛绢过滤,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得超过3℃,经过10天的培育共产鱼苗2486万尾,平均出苗率为82.6%。 三、讨论 1.亲鱼在产卵期应尽量减少拉网次数,否则会影响催产率。正因为如此,本生产中第——批亲鱼的催产率就高于第二批。 2.如果亲鱼个体小、数量较多时,应采用人工催产、冲水刺激、自然产卵的方法。 3.通过对池塘孵化和淋水孵化两种方式的比较,淋水孵化受自然降温影响较小,温度易于控制,孵化率较高,但要注意通风透气,防止缺氧。相比之—卜,池塘孵化自然风险因素较高,如第一批4月22日产的卵,由于24日遇到了一次降温,部分鱼卵产生水霉,孵化效果受到了—定的影响,孵化率稍差。今后,规模化人工繁殖育苗生产中,如条件允许,可将淋水孵化与池塘孵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提高孵化出苗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