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池综合利用对于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效益、维持虾池生态平衡,提高虾池利用率和饵抖利用率,及净化水质具有重要意义。 1鱼虾混养 混养鱼的种类主要有罗非鱼、梭鱼、斑祭等。罗非鱼适温范围广,属于广盐性鱼类虾池水温春、夏季较高,适应其生长。罗非鱼经驯化后与对虾混养,不必单独投饵.因为对虾残饵或池中有机物质、杂藻、桡足类等可成为该鱼的良好饵料。 梭鱼与对虾混养比单养梭鱼,其平均体长与体重分别增至155mm和102.1g,导致体重相差9倍多。故与对虾混养是值得提倡的好方式。 斑祭鱼与对虾混养无论从体高、体宽和丰满度都好于单养。因为混养采取了强化养殖措施,尤其是精养对虾时大量施肥与投饵,斑祭鱼生长特别迅速。总之,鱼虾混养,在不影响对虾产量同时,既可净化水又能增加效益。 2对虾与贝类 目前主要为文蛤。其在3℃--38℃水温下均可存活,适宜在沙泥底质(含沙60%以上)生存,可在春季415月份投苗。投放量一般根据苗种大小而定。如壳长2--3cm,每公斤500只的个体,每亩播400kg。当年可长成个体壳长5cm左右的成贝。养成期应注意水温、水色、盐度、溶氧等水质条件的变化。 3对虾与刺参 虾池中的刺参经越冬两年即可长到商品规格,养成期不需要投饵,刺参利用池中的大叶藻、青苔、刚毛藻等植物及底栖动物,还有对虾残饵、粪便等。只要池水交换的好,虾参混养是可行的。 4对虾混养、轮养大型藻类 如海带、裙带菜等。由于虾池是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故对对虾生长不利,通过养殖大型藻类,可以消耗水中营养盐及氨氮,放出大量的氧气,满足对虾的需要。同时大量的氧气存在,氧化了水中的硫化氢等有毒气体,也起净化水质的作用,对双方生长都有利。 5鱼、虾、贝、藻、参立体养殖 实行鱼、虾、贝、藻、参立体养殖,可以利用水体、生物之间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从而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养殖模式,可大大减少饵料投喂量,使养殖水体始终处于优越条件,加速鱼、虾、贝、参的生长,使经济效益成倍增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