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鳖混养的四项关键措施

2025-3-22 23:0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4| 评论: 0

摘要: 鱼、鳖?昆养是利用池塘进行养殖的生态养殖技术,因其经济效益超过常规养鱼的几倍,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条件适合的地方广为推广应用。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养不好、养不大、养不成等不良现象。笔者通过考察分析后发现,这 ...
鱼、鳖?昆养是利用池塘进行养殖的生态养殖技术,因其经济效益超过常规养鱼的几倍,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条件适合的地方广为推广应用。但也有一些地方出现养不好、养不大、养不成等不良现象。笔者通过考察分析后发现,这与一些地方没有抓好鱼、鳖混养的几项关键措施有关。为此,将鱼、鳖混养中应注意的几项关键性措施介绍如下:

一、注意饲养池的改造

1、修好池坡鱼、鳖混养的关键之一应是把养鱼的池塘改造成能养鳖的。特别是池坡要有一定的消落区,或水上缓坡带,且要求池坡坚实牢固,以利鳖晒背、觅食。有条件的可用水泥板护坡,如不按要求修建好,是不能养鳖的。因为这些堤坝不但不利于鳖栖息、觅食,还易隐蔽敌害和使放养的鳖逃逸,对以后的捕捞也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2、搞好防逃设施鳖是爬行动物,只要有条件,都会从养殖池中逃出,所以搞好防逃设施很重要。由于鳖能挖洞,故在设防逃墙时,应注意地面和地下相结合,一般要求起码向地下埋30厘米,而不能只设地面部分。一些鳖场养鳖平时不见死亡,但捕捞时发现数量很少,而鳖池附近的稻田和河沟里却有鳖抓到,说明是人工养的鳖逃出池外。

3、清好池底养鳖池的池底,不但应清除过厚的淤泥,还应用泥浆夯平整,这样既易捕捞又易保持好的水质。否则淤泥过厚,池塘面积又大,就很难在需要销售的时候大批捕捞上市。淤泥过厚,池底又不平的池塘,还易发生缺氧泛塘,直接影响鱼类和鳖的健康养殖,严重的还会造成死亡减产。

二、制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鱼、鳖混养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的土质结构合理制定。如果是纯泥土的池塘,一般以每1.2平方米放1只为好;如是沙、土各50%结构的,以每平方米放1。5--2只为好。这是因为鳖在池底爬行时,如是纯泥土的极易翻起底泥,密度过大,易搞坏水质诱发疾病;如是纯泥底质的,以每667平方米不超过100只为宜,如是沙、土结合底质的,以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00只为宜。

三、注意鳖种的放养规格

由于鱼鳖混养是露天养殖,生长速度受气候条件的制约,所以在确定放养规格时,应根据你所要求的销售规格和养殖周期来确定。如你想两年养成750克左右的规格上市,放养鳖种的规格以200---250克为宜;如你想当年养成500克以上规格上市,就应选300克左右的规格放养;有的地方采用鱼、蚌、鳖混养,因幼蚌需养3年才能采珠,故鳖也要跟着养3年,这种情况下,可选150克左右的鳖种放养最适宜。

四、注意安全越冬

如鱼鳖混养采用跨年度养殖,就应做好安全越冬的管理工作。一是当年秋季适当捕出一些规格较大的鱼类,以减少越冬密度;二是应每15--20天换一次新水,换水量为原池水的1/4--1/2;三是当透明度超过35厘米时,应适当用尿素肥水,使水色呈淡绿色。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