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易生长青泥苔、甲藻、水网藻、湖靛等藻类,若套养鲫鱼后就会成为鲫鱼的植物性敌害,应加强防治。 一、危害方式 中毒湖靛等藻类含有大量的胶质膜,鲫鱼误食后不能消化,并且藻类死亡后,易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毒物,使鱼死亡。同时,藻类生长时,吸收水中营养,影响饵料生物的 繁殖,还能减少鱼类的活动空间,导致鱼生长慢,甚至死亡。 患病当鱼类活动、觅食时,极易被这些藻类缠绕并寄生在伤口上而形成藻附病,俗称白粉病,属植物性病害。藻类寄生在鱼体皮肤后刺激鱼体增生粘液,大量粘液凝结在一起,使鱼体上长有一层凹凸不平的白粉状物质,久不脱落,好象打了一层米粉。若防治不及时,会感染上其它疾病而死亡。 二、防治措施 杀藻稻田投放鱼种前,每亩施生石灰30公斤,杀死幼藻。鲫鱼生长期间,发现藻害时,每1000立方米水用700克的硫酸铜,将硫酸铜溶于水后向鱼沟泼洒,能杀死藻类。 治病当肉眼可见鱼体上长有一些白粉时,即患上了白粉病,就把新鲜的枫树叶小枝捆成每捆5公斤,每亩用量25--30公斤均匀投入鱼沟里,并使枫叶全部沉入水中,同时,每1000立方米水,用硫酸铜370克、硫酸亚铁145克,分别溶解后混匀,选择晴天上午9时或下午4时左右全池泼洒,2天后即可见效,约7天后鱼体上的白粉就逐渐消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