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鱼苗的培育技术

2025-3-22 00:3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9| 评论: 0

摘要: 1黄颡鱼苗种的生物学特征1.1生活环境黄颡鱼鱼苗对不良环境是适应力差,对水环境的要求比成鱼严格,适应的范围小。鱼苗要求pH值为7.0,pH值低于6.5和高于8.0,都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带来疾病。如pH>8.0 ...
1黄颡鱼苗种的生物学特征

1.1生活环境

黄颡鱼鱼苗对不良环境是适应力差,对水环境的要求比

成鱼严格,适应的范围小。鱼苗要求pH值为7.0,pH值低于6.5和高于8.0,都会影响黄颡鱼的生长和发育,甚至会带来疾病。如pH>8.0的水体,黄颡鱼苗常出现体表发白,皮肤粘液增多,体表腐烂的症状。对温度的适应能力也比成鱼差,它的生存水温为15℃一32℃,最佳水温为22℃--27℃。溶氧要求5.0mg/L以上。

1.2食性

出膜后的黄颡鱼仔鱼前期全部是内源性营养,随着卵黄囊慢慢被吸收,卵黄囊变小,2--3龄日后,内源性营养和外源性营养相结合,5月龄后,卵黄囊全部消失。此时体长在8.Omm左右。全部转为外源性营养。主要食轮虫,小型的枝角类。

1.3生长

黄颡鱼鱼苗的新陈代谢水平旺盛,个体比成鱼生长快,鱼苗在短短的30天内,体重可以增加十几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生长速度变慢,最后生长速度达到一个很小的值。

2培育池的条件

培育池应尽可能符合以下的条件:水源充足,交通方便,

水质良好,不含泥沙和有毒物质,排灌方便,池形整齐,最好

是东西走向,长方形,长宽比5:3。面积1--2亩,池深0.8—1.2m。池埂坚固,不漏水,池底平坦,少淤泥,无砖瓦石砾,无丛生水草。特别注意,新建的水泥池要反复冲洗,待水泥池的水完全呈中性(7.0---7.8)时才能使用。

3培育前的前期工作

3.1整塘(常用于土池)

多年来用于养鱼的鱼池,由于淤泥淤积很多,堤基受波浪的冲击,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垮塌,根据鱼苗培育池的要求,必须进行整塘,清除过多的淤泥,推平池底,填好漏洞和裂缝,搬出池底的石砾和砖瓦等。

3.2清塘

培育池在使用前要彻底清塘,水泥池直接用刷子刷洗干净并曝晒几天,土池采用生石灰干法清塘。并将池子水位调在6—10cm时,每666.7m2用块状的生石灰100kg左右,分成数堆放在池塘里,待生石灰吸水溶化时,趁热将石灰水均匀泼洒于全池中,第二天用铁耙粑动塘泥,使石灰浆与淤泥充分混合。目的

是除去野杂鱼及有害生物,同时又使淤泥里面的轮虫的冬眠卵露出表面,培养轮虫。

3.3水源

黄颡鱼鱼苗由于鱼体幼小,嫩弱,游泳能力差,对敌害生物的抵抗能力弱,因此,对培育的水质要求很高。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通常是水库,溪河,湖泊的地表水为好。同时,要

防止其他野杂鱼,大型枝角类,桡足类和蛙,蝌蚪进入培育池内,因此,进水口要用40目的筛绢过滤。如果是自来水,地下水,则要去氯曝气后方能引入池内。

4仔鱼的运输

运输黄颡鱼仔鱼前,鱼苗应在网箱内囤养3--5小时,以锻炼鱼苗的适应力,随后选择70cmX40cm的塑料鱼苗袋盛水8--9L(约占总容量的2/5),每袋装15万尾,有效运输时间10--15小时;如每袋鱼苗9万尾,有效运输时间24小时。运输时应选清水,有机物少,冲氧密封后放人纸箱或泡沫箱中运输,同时要检查是否漏气和漏水。

5黄颡鱼鱼苗的培养

5.1确保负苗在轮虫高峰期下塘

初下塘的黄颡鱼鱼苗的最佳适口饵料为轮虫或小型的枝角类。为了让鱼苗下塘后能获取较多的适口饵料,必须在下塘前将池子里的水培养好。生产上一般先采用清塘,然后在龟苗下塘前6—10天,全池泼洒粪肥150—300kg/666.7m2,或在鱼苗下塘前10一14天内堆肥或沤肥200--400kg/666.7m2,人为制造轮虫高峰期。特别注意的是黄颡鱼鱼苗要能平游时才能下塘。

5.2调节温差,暂养鱼苗,饱食下塘

由于运输过程中的种种原因,可能会导致鱼苗袋的水温与暂养温不同,因此,我们需要调节温差。具体的方法是把鱼苗袋放人暂养箱中,待水温相同时,才把鱼苗从袋中放出,并不断地划动箱内外的水,以增加箱内的溶氧。待鱼苗集群逆水游泳时,我们就可以用80目的筛绢过滤熟蛋黄水投喂鱼苗。并且要让鱼苗饱食后才能从暂养箱里放到培育池里。必须注意的是下塘的安全水温不能低于15℃,放苗时间不能在傍晚,一般在上午9:00放苗最佳。

5.3日常事务及管理

为了确保施有机肥后,轮虫大量繁殖,生产中往往泼洒0.2---0.5mg/L的晶体敌白虫杀灭大型的浮游动物,然后,再施有机肥料。鱼苗下塘后,每天上午,中午,下午各泼洒一次豆浆,其量15--17kg/666.7m2(约需1kg干黄豆)。同时用低倍显微镜观察池水轮虫的种类和数量。如发现有大量的臂尾轮虫,说明正是轮虫高峰期,如发现大量的晶囊轮虫,说明轮虫高峰期即将结束,需要全池泼洒腐熟的有机肥50—100kg/666.7m2,同时水深保持50--600m,每隔6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20cm。在培养期间,要进行3--4次拉网锻炼,使鱼苗变强健,加强缺氧时的适应能力。清除池子中的水网藻。记录好每天鱼苗的活动情况投饵情况,轮虫的数量及类型,什么时候泼洒的有机肥,泼洒了多少,每天的天气情况,水温的变化,pH值是多少等,都应一一的记录下来,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来年的参考。

6鱼病的防治

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黄颡鱼苗培育成活率的重要保证。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提供新鲜的饵料,同时定期对池塘进行消毒和用药饵,这样可以预防鱼苗疾病的发生,做到有备无患。这里特别注意,在消毒和用药时要计算出水的体积及用药量,了解用药环境,如水的pH值、水温等,正确使用药物。否则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或者没有效果。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