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2025-3-20 16:1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53| 评论: 0

摘要: 我地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河蟹人工养殖,特别是最近几年总结出一套低成本、高产量、优品质、经济效益明显的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技术,并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1、养殖池塘选择选择适合河蟹生产的区域 ...
我地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河蟹人工养殖,特别是最近几年总结出一套低成本、高产量、优品质、经济效益明显的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技术,并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养殖池塘选择选择适合河蟹生产的区域进行养殖,同时,要求水源充足,无污染,进排水方便。

2、选用优质蟹种选择亲本可靠,规格适中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借用沿海育苗设施,把繁育出的优质蟹苗运回本地,育成扣蟹,这样既保证质量,提高成活率,控制病原传播,又有利于养殖大规格优质商品蟹。

3、合理放养密度放养时,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的个体,规格在每千克100--300只,亩放600--800只;规格在每千克2000—4000只,亩放1500--2000只。放养时间以早春2月底至3月份为宜。

4、营造优良环境营造适合河蟹生长发育的水域环境,关键是培植水生动植物,使水域中生物群落和环境共同构成自然整体。

(1)水草培育适宜蟹池种植的水草主要有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等,在种植中,要根据河蟹各个生长阶段,调配水草种类的茬口,组成挺水、沉水相结合的水草群落,始终保持池中1/3--2/3的水草覆盖率,这样,既可为河蟹提供栖息、避敌、脱壳的场所和可口的饲料,又可增加水中溶氧,净化水质。

(2)移养螺蛳蟹池中投放一定数量的鲜活螺蛳贝类,既是河蟹天然饵料,又能消除池底残渣剩饵。每年3--4月份,每亩投放鲜活螺蛳400--500千克,让其自然繁衍,并根据生长情况,不定期补充鲜活螺蛳量,以保持活螺蛳在蟹池中有一定的密度。

(3)滤食性鱼类、鳜鱼、青虾套养在养蟹池中,适当投放鲢鳙、鳜鱼、青虾、实行鱼、虾、蟹套养,可充分利用池塘生产潜力。一般亩放鲢鳙20--30尾,鳜鱼5一10尾,幼虾1.5—3千克。

(4)定期向蟹池中投放光合细菌等益生菌。

5、调控池塘水质主要是调节池水的酸碱度,增加池水溶氧量。一是定期泼洒生石灰,一般每亩10千克左右,在泼洒生石灰的7一10天后,还要施些可溶性的磷酸盐如磷酸二氢钙,一般每亩1千克左右,以保持水中钙磷的平衡,促进河蟹正常脱壳。二是经常更换新水。一般7一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注水5--10厘米;半月换水一次,换水量占池水总量的1/4左右。

6、科学投饵通过培育和移植水生动植物,增加天然饵料的种类和密度,在基本满足河蟹营养需求的情况下,适时适量投喂新鲜小杂鱼等。饲料投喂遵循“两头精、中间粗、荤素搭配”的原则,前期以“复膘、催脱壳”,后期以“育肥、壮膘、增重”为目标,从7月份起都以植物性饲料为主:生长后期,投喂动物性饲料占60%,植物性饲料占40%;坚持“四定”投饵,提高品质,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7、积极预防病害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以生态防治为主,药物防治为辅,把好清塘消毒、种苗消毒关等,切断病原传播途径;积极采取种植水草、自育蟹苗、科学投饵、调节水质、施放益生菌等技术措施,达到不用药或少用药,不生病或少生病。即使用药,也要根据蟹病不同症状,采用高效、低毒、无残留的药物,对症使用,并做到治虫与杀菌相结合,内服与外用相结合,西药与中药

相结合。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