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池塘底泥处理技术

2023-10-31 21:40|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452| 评论: 0

摘要: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生物排泄物、残饵及泥沙等长期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底泥,底泥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池塘保持适当的底泥是必要的,因为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调节、缓冲池塘水质肥度与酸 ...

罗非鱼池塘底泥处理技术 

  在罗非鱼养殖过程中,生物排泄物、残饵及泥沙等长期沉积在池塘底部,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底泥,底泥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池塘保持适当的底泥是必要的,因为一定厚度的底泥能起到保肥、供肥和调节、缓冲池塘水质肥度与酸碱度的作用。但池塘底泥过厚对养殖生产不利:一是减少有效水体的体积。池塘过多淤泥,使池水变浅。一般每亩池塘水深增加10厘米,可增产25千克,底泥越厚,其有效水体相对减少,必然引起减产。二是造成池底缺氧。池底淤泥和有机物的大量积累,氧化分解会消耗掉底层本来不多的氧气,使底部处于缺氧状态。在缺氧条件下,嫌气性细菌大量繁殖,对有机质产生发酵作用,进而产生很多还原性中间产物,使池底形成“氧债”,极易造成养殖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塘死亡。三是产生有毒物质。淤泥过多的池塘,因嫌气性细菌分解池底有机物而产生大量有毒的中间物、质,如氨、硫化氢、甲烷、有机酸、低级胺类等对养殖动物有很大毒害,影响养殖动物的生长,使饲料系数增大,养殖成本升高,甚至引起中毒死亡。四是引起水质酸化。淤泥中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产生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使底质和水质酸化,pH值明显下降。在酸性环境中,大部分硫化物转变为硫化氢,对养殖动物的毒性很强。五是导致病害发生。过厚的淤泥给许多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条件,病原就会迅速滋生蔓延,导致养殖动物病害频繁发生。六是影响水产品质量。淤泥有机质中存在大量有机氮,在溶解氧不足条件下会加剧非离子氨、离子铵的积累,导致水质老化,易形成“老水”,使池塘生产性能下降,严重影响水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进而影响池塘养殖效益。因此,通常保留池塘底泥厚度在15~20厘米为宜。

罗非鱼池塘底泥处理技术 

  干塘、清淤、暴晒是养殖池塘排水后采取的一系列改良池塘土质的措施。干塘后暴晒,能杀死池底许多害虫和致病菌,底泥土壤与空气接触促使底泥中有机物分解,消除有害的还原性中间产物,提高池塘肥力。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对无法干塘清淤的养殖水体,使用喷泥机进行池塘底质改良。根据水温、天气、水质和塘泥的多少,在晴天中午将下层氧债高的底泥喷到空气和表层高氧水中,利用产生氧债的物质在高氧条件下具有爆发性耗氧的特点,促使其氧化分解,有毒气体迅速逸出,上层过饱和氧气及时地对流至下层,改善了下层水的溶解氧条件,降低了底层水的氧债。

罗非鱼池塘底泥处理技术 

  使用喷泥机应具备两个条件:
  ①池水中浮游植物达到一定数量时进行,要求藻类达到3000个/升以上或干重达到0~032克/升以上。
  ②白天天气晴朗时进行,一般要求白天最大辐照度在50000勒以上,以维持足够的能量用于藻类的光合作用。池塘喷泥使原来淤积在塘泥中的营养物质再循环,塘泥中的有机物质分解大大加快,水中营养盐明显增加,提高了氮和磷利用率;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使池水溶解氧条件进一步改善,这就为建立池塘良性生态系统创建了条件。如此循环往复,既改善了水质,又提高了池塘的初级生产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