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注水技术要点

2025-3-19 18:1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6| 评论: 0

摘要: 酷暑盛夏,气温水温升高,鱼、虾、蟹、贝类生物摄食量增大。但是由于饵料残饵、排泄物的增多与积累,由于气候多变,环境因子等原因,极易引起水质恶化,此期间正是养殖对象快速生长期,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 ...
酷暑盛夏,气温水温升高,鱼、虾、蟹、贝类生物摄食量增大。但是由于饵料残饵、排泄物的增多与积累,由于气候多变,环境因子等原因,极易引起水质恶化,此期间正是养殖对象快速生长期,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活与生长,因此,加强水质调控尤为重要,在鱼塘注水中必须认真掌握以下几点:

一、水质鉴别:

注水前,应认真观察水质的变化,经鉴别后决定注水与否。注入的新水必须清新、溶氧充足、温差不宜过大(鱼苗不超过2℃,鱼种不超过5℃),严禁农业、工业、生活污水注入。

二、布网过滤:

注水前,进水口应用密布网过滤,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进入。

三、注水时间:

一般选择在清晨进行,下午或傍晚不宜注水。因为夜晚池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停止,水体中各类生物的呼吸还须耗氧,至清晨3--5时会降到最低值,所以选择清晨注入新水,可消除氧债,增氧效果明显。若在下午或傍晚时注换水,这时水中浮游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水中溶氧充足,此时注水不但不能增氧,反而会使水中溶氧溢出。注换水间隔时间,视天气变化、气温高低、水质情况灵活掌握,通常7天左右加注水一次即可。

四、注水方法:

注水前应先排掉池塘底层部分老水,注水时,将注入的新水沿着水的上层水平线冲人,这样可促使上层水搅动,起到增氧的作用。注水时严禁垂直冲人,防止塘底沉积物、腐殖质泛起污染水质。

五、注水量:

注水量一般以池水的20%左右注入为宜。注水量过少,达不到注换水的目的,注水量过多,易使水中浮游生物密度降低,从而影响鱼类摄食与生长。

六、补施追肥:

注换水后,应及时适当补施追肥(追肥以无机肥为主),培养浮游生物,使水质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以确保鱼塘中养殖对象生物饵料的供给,使其始终在“肥、活、嫩、爽”的环境中健康快速生长。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