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早春繁殖技术

2025-3-17 23:4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97| 评论: 0

摘要: 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鲶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鱼类,鲶鱼在我国分布广泛,属适应性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很大,现已成了热门养殖鱼类之一。在自然 ...
鲶鱼属鲶形目、鲶科、鲶属,是我国常见的经济鱼类,鲶鱼在我国分布广泛,属适应性强,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市场潜力很大,现已成了热门养殖鱼类之一。在自然界中,北方鲶鱼的繁殖时间为5月至6月,当年生长期仅为4--5个月,虽然当年大部分能达到商品鱼规格,但规格偏小,而且有一部分达不到商品鱼规格,需越冬成为所谓“大规格”鱼种,再养一年,影响了经济效益。对此,作者2002~2才鲶鱼早春繁殖进行了探讨。

一材料与方法

1场地的选择:

1.1人工控温培育池

共20个,长方形,每个面积1Om2,深1.2m,总面积200m2。每个池设有单独进排水管道,四周用红砖砌成2m高的保温墙,保温棚顶部用双层拱形厚塑料薄膜加盖;人工增温设施采取配套蒸汽锅炉,各池设有增温管道。

1.2常规培育池

共5个,每个面积300m2,池深1.5m,总面积1500m2,池周及池底均用水泥砂浆抹面。配套相应的进排水系统,排水口处设有溢水纱窗和溢水管,进排水量可根据需要随意控制。大部分池上装有喷水管,必要时可喷水增氧。

1.3水源

水源为自掘井内的地下水,使用前经贮存曝气,水质清新洁净。

2亲鱼的购进和培育:

2002年10月购进池塘养殖的当地鲶鱼1000尾,雌鱼体重500---1500g,雄鱼体重300一1000g。放X5亩池塘中培育和越冬,投喂泥鳅和野杂鱼。1月下旬破冰将600尾移人人工控温培育池中进行强化培育,水温逐渐提到18℃--20℃,其间投喂泥鳅和野杂鱼,每天换水50%,促进亲鱼性腺发育成熟。

3产卵池、鱼巢的准备:

用人工控温池作为产卵池,催产前一周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后,加水O.8m,同时将水温提到18℃--20℃。鱼巢采用棕榈皮制成,扎好后2—3m一串,用绳子连成一体,使用前用高锰酸钾浸泡消毒。

4亲鱼的选择和雌雄比例:

3月末,经2个多月的强化培育,大部分亲鱼均已达到性成熟,此时进行亲鱼挑选,标准为:雌鱼腹部膨大,隐约可见卵巢轮廓,生殖孔发红、膨大、富有润泽,生殖孔周围有放射状斑,稍用力压腹部后侧,能挤出1—2粒卵粒;雄鱼挤压腹部可见少许白色精液流出。亲鱼分5批挑选,共计挑选出213组亲鱼,雌雄比例为1:1,进行人工催产。

5人工催产:

注射HCG+LRH-A,雌鱼HCG40001-U/kg+LRH-A20&g/g,雄鱼HCG20001U/kg+LRH-A10&g/kg。

人工注射药液的剂量以每尾雌鱼不少于1mL为标准。采取肌肉一次性注射法。

催产后将亲鱼放入产卵池中,2--3小时后投人鱼巢,以微流水刺激。水温19℃--21℃。

6产卵与孵化:

亲鱼经12一17小时后开始发情,13--21小时后开始产卵交配。产卵交配行为持续3—4小时,待产卵完毕,将粘有鱼卵的鱼巢移人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水温控制在19℃一21℃,经48小时鱼苗开始孵化出膜,50小时以后,鱼苗大量破膜而出。

7苗种的培育:

7.1鱼苗阶段

鱼苗培育的全过程在温室内进行。

7.1.1鱼苗放养前的准备

检查进排水系统是否畅通,供热系统是否正常。培育池用10ppm漂白粉液浸泡消毒后,用清洁水全面反复冲洗并将所有水排尽,灌满池水并加温至20℃左右。

7.1.2放养密度

5--6mm规格的鱼苗5000--7000尾/m3。

7.1.3投饵

刚放入培育池的鱼苗投喂熟鸡蛋黄,早、中、晚各喂一次,每次每10万尾鱼苗喂5—6个熟蛋黄,投喂方法是将蛋黄加水搅成稀浆状,用100目筛绢网过滤后,均匀泼洒池中。2--3天后,随着个体长大,逐渐改喂水蚯蚓,水蚯蚓用5%食盐水浸泡消毒3—5分钟后再投喂。一般日投喂4次,以后适当增加投喂次数。每日投喂足量,保证池中有较高的饵料密度,以方便鱼苗摄食。鲶鱼苗夜间比白天摄食强烈,故晚上投饵量要适当增大。投饵时应减小水流速度,以免鱼苗摄食时消耗更多体力。

7.1.4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坚持昼夜轮流值班,主要抓好水流、水温的控制和监测,水温要保持20℃左右。池中始终保持微流水状态,但随着鱼体长大要适当加大流量,以防缺氧泛池。早晚各打捞一次残饵,并洗刷纱窗。注意防病除害。

鱼苗经10---15天培育,体长即达到3—4cm,成活率达到90%以上。

7.2鱼种阶段

鱼种培育在常规培育池中完成。

7.2.1鱼种下池前的准备

鱼池经清洗消毒后,先放人经贮存曝晒后的井水,灌至2/3深度时,再放人经过滤后的有一定肥度的咸鱼池水。

7.2.2鱼种放养

当外界水温达到15℃以上时,将温室中的3--4cm的鱼种转入常规培育池中继续培育至所需规格。鱼种出温室前5天开始逐步降低培育池水温,每天降幅为1℃--1.5℃,直至室内外培育池水温差不超过±2℃。放养密度为90---110尾/m3。

7.2.3投饵

饵料以水蚯蚓为主,在培育池的相邻两方离池水表面80cm深处各设一处饵料台,每日投喂4—6次,投喂量以下次喂食前饵料台中有少量剩饵为度,这样可避免因食物不足而引起鱼种间相互残食。

7.2.4日常管理

主要包括捞出残饵,调节水质,观察鱼种摄食、活动情况,及时过筛分级分池饲养等工作。

经20天培育,80%以上鱼种规格达8cm以上。

二、结果与分析

1产孵情况:

总计催产亲鱼213组,产卵尾数为160尾,平均产卵率为75%,共获卵152万粒,平均每尾雌鱼产卵数为0.95万粒,平均受精率为89%,平均孵化率为92%,共获鱼苗124.5万尾。

2鱼苗培育情况:

2002年5月20日前培育早繁苗种5批,共培育出3cm以上规格鱼种114.5万尾,其中10cm左右的大规格鱼种20万尾,产值30万多元,盈利20万元。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