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在养殖河蟹的池塘中混养适量的加州鲈,又套养滤食性的鲢鳙鱼,实行生态养殖,能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及饵料,调节水质,减少渔药的使用量,提高养殖效益。 一、养殖池塘的生态条件和防逃措施 1.池塘条件 面积5--8亩,平均水深1-2米,塘埂宽度1.5-2.5米,池底少淤泥,塘埂坚实不漏水,排灌水方便。 2.水源水质要求 水源水质要求符合农业部NY5050-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要求。 3.防逃设施 四周防逃设施用石膏板埋人土中20-30厘米,高出埂面50厘米,每个石膏板用三角钢和偏铁支撑,四周为圆角,防逃设施内留出1-2米的堤埂。 4.池塘的清整消毒 池塘清除过多的淤泥,并经冬季阳光曝洒,在鱼种或蟹种放养前一个月,每亩用生石灰50-7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 5.种养水草 池塘水面放养水花生,池塘底部种植草或轮叶黑藻,时间在3-5月,水草面积为池塘面积的55-10%,过多的水草应及时割除,以防缺氧和水质恶化。 二、加州鲈、河蟹及鲢鳙鱼种的放养 1.加州鲈鱼种的放养 鱼种要求健康无病,规格整齐。一般5-6月份放养当年的夏花鱼种,规格5-10厘米的每亩1000-1200尾,养殖到年底将已达到商品规格的鱼出售,剩余的作为笠年大规格鱼种放养。二季养殖方法,是在年初放养大规格鱼种,饲养到7-9月全部出售,再放养当年繁的鱼种,饲养到年底,成商品鱼和鱼种。 2.河蟹种的放养 蟹种在2月底-4月初放养,水温4-1O℃,每亩放养1000只,规格6-8克/只,要求规格整齐,无断肢,无病。 3.鲢鳙鱼种的放养 以调节水质,每亩池塘放养一龄鲢鱼种50尾、鳙鱼种30尾,规格为20-30尾/千克。 三、投饲管理 加州鲈与河蟹混养塘所投喂的饲料大多用冻杂鱼,较少用配合饲料、畜禽下脚料等。河蟹主要是利用加州鲈吃剩的残饵,不另投喂河蟹配合饲料。放养当年繁育鱼种时,用网片围拦,占池塘总面积1/5-1/10的暂养区,先投喂小规格夏花鱼种及鱼浆进行吃食驯化,每日4-6次,随着鱼体的增长,可逐步改投冰鲜水鱼块,20天后绝大多数鱼已能摄食,拆除围网,并对鱼种进行筛选,使同一池塘放养的鱼种规格整齐,每亩放养1200—1500尾之间。在投饲管理中,不投喂已变质腐败的饵料鱼,一般日投饲三次,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投喂饲料一定要根据水质、天气及吃食情况灵活掌握,每周调整一次。每隔一至一月,投喂一次新鲜鱼,或在冰鲜鱼中掺和复合维生素及维生素C,防止加州鲈维生素缺乏症的发生。 四、水质管理 混养池塘要求水质清新偏瘦,溶氧丰富,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池塘水深前期0.8-1.2米,中、后期达到1.5-2米,高温季节保持较高的水位,同时有5%-10%的水草覆盖率。。池塘视水质情况,一般每隔10-1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约三分之一。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用量为每亩10-12千克,一方面调节水质,另一方面防治鱼病,更重要是增加水含钙量,以利河蟹顺利蜕壳。 五、病害防治 混养是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在各个养殖环节严格按要求操作的前提下,做好清塘、苗种消毒、投饲管理、水质调控等工作,一般可防止病害的发生。在病害防治中,按农业部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的规定,使用国家允许的高效、低毒、副作用小的药品。加州鲈与河蟹混养,一般池塘加州鲈鱼可产300-400千克,规格300-400克/尾以上;河蟹亩产50千克,规格100克/只以上。(摘自渔业致富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