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水生态养殖扣蟹技术

2025-3-16 15:2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0| 评论: 0

摘要: 提水养殖是南通地区推广的养殖新模式,三厂镇属于沿江乡镇,具有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当地的农户对水产养殖兴趣很高,但由于水面的限制,制约了三厂的水产养殖的发展,提水养殖新模式解决了水面缺乏的问题, ...
提水养殖是南通地区推广的养殖新模式,三厂镇属于沿江乡镇,具有水产养殖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当地的农户对水产养殖兴趣很高,但由于水面的限制,制约了三厂的水产养殖的发展,提水养殖新模式解决了水面缺乏的问题,推动了三厂镇水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扣蟹养殖已成为三厂镇的特色养殖之一。经过几年的养殖,摸索出了一套生态提水养殖扣蟹的方法,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养殖条件和方法

1、提水养殖池塘条件:养殖田块要求保水性能好,进排水方便,水质优良,面积以1-2亩为宜,池深60厘米,池埂高40厘米,东西向,坡比约为1:2左右,池埂用60目聚乙烯网片从池坡底埋入,防止幼蟹打洞。池埂四周用60厘米塑料薄膜作防逃墙,整个养殖区域用l米左右网片做好第二重防逃设施。用塑料管道埋入池底作进排水用。

2、放养前准备

(1)清池在大眼幼体下池前15-20天用生石灰100-200千克/亩清塘,以杀灭病菌、虫害。

(2)水草移栽在池塘中间种植苦草、伊乐藻、金鱼藻等沉水植物,在池埂四周种植水花生,使池塘的水草占整个养殖水面的60%左右。水草不仅可以为扣蟹提供天然的绿色饲料,同时又为扣蟹提供栖息的场所。为扣蟹生态养殖打下较好的基础。

3、苗种放养大眼幼体于5月中旬起开始放养,放养的大眼幼体一般来自市级以上苗种培育基地,育苗采用的亲本要求二龄长江水系中华绒毛蟹,雄蟹个体重150克、雌蟹个体重100克左右,并通过检疫,确保育出的扣蟹质量。一般亩放养500克,根据大眼幼体的质量、水草种植情况及养殖技术水平可增至1000克至1500克。并适当放养滤食性鱼类、净化水质。

4、饲养管理

(1)饲料投喂池塘中所培植的水草仅能部分满足幼蟹吃食生长,所以一定要投喂一定的饲料,确保幼蟹吃饱以防止互相残杀。投喂饲料时要均匀,应根据天气、河蟹的吃食及生长阶段等掌握好投喂量和投喂品种,以投喂后3-4小时吃完为标准,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而且污染水质,恶化底质。饲料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如煮熟的小麦、麸皮、土豆等,至10月左右加入一定比例的鲜活小杂鱼增强扣蟹的体质。

(2)水质管理河蟹要求在水质清新,尤其在夏秋季生长旺盛时期,水质变化很快,环境不稳定,河蟹新陈代谢较快,藻类代谢也很快,死亡的藻类很快腐烂及有机物的无氧分解,产生许多不利于河蟹生长的有害物质,容易造成水质污染,所以要经常加注无污染、高溶氧的新水,同时经常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增加钙质并起到消毒防病的效果。

(3)疾病预防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应注意“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除用生石灰全池泼洒外,有必要时用纤虫净每月全池泼洒一次。也可以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改善水体生态环境,在多年养殖过程中基本没有疾病的发生。

二、收获

大眼幼体经过半年左右的养殖,达到120-200只/千克左右(根据放养密度大小而定,密度大规格大,密度小相应规格就小),一般可达亩产150千克以上。

三、小结

提水生态培育扣蟹主要利用池中立体种植水草等生态条件,促进池塘水体的良性循环,水草不仅可以净化水质降低池中有毒物质,为扣蟹的生长提供栖息的环境,还为扣蟹生长提供饵料,适量的滤食性鱼类可吃掉过剩的浮游生物,改善水质,整个养殖过程的水质符合生态养殖的条件,达到了无公害化。提水养殖在不破坏耕地的前题下,不仅可以降低养殖成本,又提高亩产出量,是农业结构调整在本地区较好的一种体现形式,广受农产欢迎。(摘自鱼业致富指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