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蟹培育中性早成绩的控制技术

2025-3-15 17:0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5| 评论: 0

摘要: 蟹种早熟是人工培育中的一大难关,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早熟的蟹大约在60-100只/千克,雌蟹腹部变圆,并见周围生长绒毛,雄性腹部交接器已骨质化,掌节绒毛稠密。一龄蟹早熟的原因主要是人工 ...
蟹种早熟是人工培育中的一大难关,是直接制约养殖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早熟的蟹大约在60-100只/千克,雌蟹腹部变圆,并见周围生长绒毛,雄性腹部交接器已骨质化,掌节绒毛稠密。一龄蟹早熟的原因主要是人工养殖条件下环境越,饲料充足以及蟹苗质量等多种因素的结果。幼蟹培育中性早熟的控制技术有如下几点。

一、选择优质蟹苗

养殖户购买人工繁殖的蟹苗时应到繁苗场摸清亲蟹的来源、质量情况,要选购淡化好的优质蟹苗。

二、适当增加放养密度

用适量的放养密度来控制河蟹生长,主要是控制蟹的规格和性腺发育程度,每亩放养蟹苗0.8一1.5千克,不低于0.8千克

三、降低培育池中水温

幼蟹培育池内水温宜保持在20%左右,幼蟹培育要注意延缓生长速度,减小幼蟹规格,关键是要设法降低水温。一是幼蟹培育池选点尽量选在有丰富地下水,水源充足的地方;二是夏季气温高,若池塘水浅,水温会很高,因此要加深水位,至少保持在1—2米,发现水质变浓,要及时加水;三是要增加池塘稻田蟹沟水草覆盖率,可向池中移栽深水植物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为河蟹提供栖息、避敌、蜕壳的附着物,还可放养—部分浮萍、绿萍等水生植物,以降低水面温度,水草覆盖率最好能达到池水面积的1/3—1/2。

四、保证水体质量.适当控制换水次数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的水域,在不影响河蟹正常生长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换水次数。

五、科学投饵

幼蟹生长速度与饵料的营养成份及投饵时间密切相关,从蟹苗下塘开始就不能喂得太饱、太好,下塘前几天主要靠水中浮游生物以及人工投喂一些豆浆、麸皮、米糠等植物性饲料,投饵量为25%,一般一天喂两次即可,蟹苗一周左右变成幼蟹时,水质较好,饲料丰富的培育池可让其自然生长,以此来控制幼蟹的个体规格和性腺成熟的时间,延长其生长期,使培育达到预期效果。

六、定期泼洒生石灰。

可使池水成微碱性,以调节水质,有利寸防止性成熟。

七、分塘单养

若发现幼蟹规格不整齐,可将较大的个体捕起,分塘单养。(摘自渔业致富指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