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白鲳为热带、亚热带鱼类,水温低于12℃时,会自然死亡;水温在18℃一19℃时,鱼可以存活,但易生病,导致大批量死亡。因此,淡水白鲳的越冬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一、选择适宜的越冬方法 根据越冬条件和生产需要,淡水白鲳的越冬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低温保种型,即使越冬池水温维持在18℃一23℃,这种水温能使白鲳维持生命,不至于死伤,因此,只能保种,不能生长。另一种类型是适温培育型,即使越冬池水温保持在24℃-32℃之间,能使淡水白鲳保持食欲,坚持适量投饵,不可以保持生命,还可生长发育,增强其体质,提高抗病能力。亲鱼的越冬水温最好在26℃以亡,但不超过32℃,可保证其旺盛摄食,促进其性腺发育。 在具体的越冬中,各地应根据热能资源及越冬生产需要,灵活地选择越冬方法。一般越冬方法有:(1)塑料大棚越冬,即采用塑料大棚保温进行越冬,方法是在越冬池上空用钢管或竹子呈弧形架起大棚,棚上以尼龙密封,并在东西两边开棚门,以便空气适时对流与人工投喂。(2)地热水越冬:有地热资源的地方可采用地热水越冬,方法是选合适地点钻热水井,以保温管道将地热水引入越冬池,管道应深埋地下以避免散热,越冬池面积要在5亩以上,水深2米以上,同时要检测好地热水温度及水质条件,使其适合于淡水白鲳的生存和生长。(3)工厂余热越冬:在有工厂余热的地方,可以引余热之水用于淡水白鲳越冬,但要注意对余热之水进行分析,采取相应措施使其水质及所含成份不至于伤害鱼类,如封闭式的电厂余热水,只能作为保种之用,因水质对胚胎发育不利,不能使淡水白鲳的受精孵化出苗。(4)其他越冬方式:如在工厂化养鱼及原煤、原油等资源充足且价廉的,地方可采取锅炉烧水越冬;在小规模越冬保种的地方,也可采用大容量太阳能热水器供水越冬。 二、注意做好越冬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在淡水白鲳进入越冬池前,要加强秋季培育,以增强其体质,提高抗病抗逆能力。主要是加强饲料投喂,日投饲量为鱼体重的5%-8%,其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在30%-35%左右,饲料配方可采用鱼粉10%,大豆饼25%,莱饼20%,米糠10%,麸皮10%,混合杂料18%,矿物质2%,下脚面粉5%的比例。由于白鲳常栖息在水体中下层,因此颗粒饲料应制成沉性为好,便于尽快摄食,减少浪费。其次,放养前要清塘消毒,将越冬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彻底消毒一次。最后,要注意合理放养。淡水白鲳起水移人越冬池时,必须要注意水温的变化,要赶在第一次冷空气到来之前起捕,如果在水温低于16℃时起捕的鱼,就不能作为越冬鱼种。同时,不同规格的鱼,必须分池越冬,保证鱼体质健壮,体表光滑,无病无伤。越冬密度要适宜,一般鱼种每亩在4—5万尾,亲鱼不超过200千克。 三、注意进行适量投喂。 如果越冬池水温能够长期维持在24℃一32℃之间,淡水白鲳仍可进行正常投喂。一般在白鲳人越冬池3-4天后,可开始投喂人工配合的沉性颗粒饲料,要求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达到30%左右。并适当投喂新鲜的莱叶或浮萍等,以调整其胃口。投喂时应坚持“次多量少,不留剩饵”的原则。 四、注意加强越冬期的管理。 在越冬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工作:(1)专人管理,日夜巡塘。要坚持每天测量水温,观察鱼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2)合理调水,保证水温。要做好水质调节工作,每月要换水一次,每次换水不超过1/3,换水时注意水温调节控制,使水温保持在24℃-32℃,且换水时温差不应超过2℃。(3)预防为主,防病防 害。由于淡水白鲳越冬期较长,密度大,水质差,极易发病,进池前用亚甲基蓝药浴10-15分钟,当水温在18℃-20℃时,幼鱼易患小瓜虫病、白皮病、三代虫病等,特别是小瓜虫病,易造成暴发性死亡。此外,还会感染斜管虫病、车轮虫病、鳃鞭毛虫病、细菌性烂鳃病等。如发现有病鱼,应及时对症下药。但是在用药时,切忌用敌百虫,更不可用禁用药孔雀石 绿。(4)改善条件,加强管理。要经常去除池底污物,如果池底部没有排污设备,可用虹吸管原理吸出粪便、残饵等污物,定期换水。另外,要保持越冬区安静,尽量少惊吓越冬鱼类。禁止禽、畜下池,消灭蛇、鳝等有害生物,防止飞鸟袭鱼,防偷防盗,确保淡水白鲳有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摘自渔业致富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