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两年来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出暗纹东方鲀越冬的关键技术要点,现介绍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一、越冬前的准备 (一)越冬前的强化饲养 越冬前应强化投饲,特别是在养殖后期水温降低、摄食减少阶段,通过强化投饲,增强体质,为暗纹东方鲀的安全越冬打好基础。 (二)越冬时间及越冬池的准备 在江浙地区,暗纹东方纯的越冬时间一般从11月初至次年5月。因此,10月中、下旬,就要做好越冬温室的各项准备工作。在土池或水泥池上搭棚保温,要求有一定的透光度和保温性能,池深1.2m,有进排水、加温、增氧设施。越冬池可用生石灰150g/㎡消毒池底和池壁,如果是土池,还需要事先清淤曝晒。一周后注水,水深80cm。水的各项指标应符合渔业用水标准。准备工作就绪后,根据天气降温情况,当室外池塘水温降到15℃-16℃时即可将鱼种移人越冬池。此时,鱼种摄食活力明显下降,活动缓慢。实践证明,低于此温度范围转移鱼种,越冬初期的死亡数量会大大增加。 二、鱼种放养 移人越冬池前,要按鱼种规格大小进行分选,在越冬池配套的前提下,尽量做到同池鱼种规格整齐,以免发生互残。入池前还要用3%食盐溶液充气浸洗10分钟进行消毒,以杀灭体表病原生物,避免感染发病。在转移鱼种的整个过程中,注意操作要小心,速度要快,运输密度不能过大,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以降低越冬期间感染发病的机率。具体的越冬密度应视鱼种的规格、越冬池条件以及越冬技术水平而定。 三、越冬管理 (一)水质管理 1、保温 越冬期间,始终保持水温在15℃-16℃,温差不超过2℃。尤其在寒流侵袭,气温骤降时,应及时做好越冬温室的保暖增温工作,以维持水温的相对恒定。 2、换水 暗纹东方纯对水质要求较高,水源要求清新无污染。换水频率视越冬池条件和鱼的吃食情况而定,如为土池换水次数可少些,一般大约1个月换水一次;水泥池则次数多些,1星期左右换水一次。具体以吃食量为标准,即发现吃食量明显减少,则一次性换水3/4左右,换水时注意温差不要超过2℃。 3、增氧 间隙充气以保持适宜的溶氧(3mg/L以上)。充气持续与间隔的时间根据放养密度、水质情况以及增氧能力的大小具体控制。 4、吸污 由于暗纹东方纯是底层鱼类,对越冬池的底质也有一定要求。土池只需在越冬前清淤消毒,而对水泥池来说,则由于调节水质的能力较差,池底存在大量残饵、代谢物,极易污染水质,对暗纹东方纯的健康、生长不利,因此要根据鱼的吃食情况定期吸污。 (二)投饲管理 暗纹东方纯在15℃一16℃,仍然保持一定的摄食量,所以必须抓好投饲工作,加强营养,以增强体质,保证一定的生长率,提高抗病力和对低温的耐受力。要搭食台,以便及时观察鱼的吃食情况。日投饲一次,具体的投饲量根据鱼的吃食情况而定,投饲过少会造成鱼种缺乏营养,发生互残而易感染疾病;过量则导致残饵过多,破坏水质。在越冬池换水吸污条件好的情况下,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螺、蚌、鱼、虾等动物性饵料及维生素C,以增加抗病力。 (三)防病治病 做好防病治病工作是越冬成败的关键。从室外池塘转入室内越冬,密度加大,加上拉网等操作,易造成鱼体受伤,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恢复过程。实践表明往往在越冬初期,死亡率较高,所以这段时间要加强管理。水温控制在15℃以上,连续充气,保持充足的溶氧。投喂优质的饲料,最好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免疫增强剂。越冬过程中,保证良好的水质、相对恒定的水温和相对稳定的水环境是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越冬期间主要有以下疾病: 1、水霉病 暗纹东方纯因无鳞片,鱼体受伤后易患此病。患病鱼体消瘦,食欲减退。初期,症状不很明显,仅体表局部有一些灰白色,严重时,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菌丝,组织坏死,离群独游,最后衰竭而死。治疗可用0.5-1.0mg/L亚甲基兰全池泼洒。另外,也可使池水温度升高到27℃一周。 2、细菌性烂尾病 该病由于感染柱状屈挠杆菌引起。发病初期,尾柄处发白充血,病鱼游动缓慢,随着病情的发展,各鳍基部后面发白,严重时,尾鳍及其它鳍均会烂掉。治疗可用0.3-0.5mg/L盐酸土霉素全池泼洒,也可用黄连5mg/L加五倍子5mg/L熬水药浴。另外,在外浴的基础上用土霉素1g/kg料内服。(摘自鱼业致富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