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池养殖河蟹注意三个管好

2025-3-15 16:1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1| 评论: 0

摘要: 江苏吴江市水产局会同技术部门于2004年10月29日,前往东太湖生态有限公司第10分场,实地调查了解养殖户顾阿四,该承包产养殖池溏6口,面积58亩,其中养殖河蟹2个塘口,面积23亩。随着秋风吹蟹脚痒的时节来临,只只白 ...
江苏吴江市水产局会同技术部门于2004年10月29日,前往东太湖生态有限公司第10分场,实地调查了解养殖户顾阿四,该承包产养殖池溏6口,面积58亩,其中养殖河蟹2个塘口,面积23亩。随着秋风吹蟹脚痒的时节来临,只只白肚、金爪、体壮肥满的河蟹爬在了网拦上,平均个体重量175克,最大400克。殖户笑嘻嘻与我们介绍,这两年养殖河蟹年年养得很成功,是因为参加了公司(场部)举办水产无公害养殖技术培训,并与自己的实际养殖经验相结合,主要做到“三个好”,即水质要好;水草要好;饲料要好。下面是总结的七条技术经验供参考。

一、清溏消毒

12月份利用河蟹出池后,采取太阳光进行曝晒15-20天,每亩施用生石灰50-75公斤全池泼洒,杀灭细菌和病害。

二、蟹种放养

选择蟹种优质健壮、无病无伤,邻近太湖地区培育的长江绒螯蟹种,规格每只10克,亩放量500只,放养时间在1月前束。6月套养鳜鱼苗种,每亩5尾。7月再套养青虾苗,每亩3万尾。

三、培育水草

水草培育选择在3月份天气转暖后,人工移栽轮叶黑草、苦草、伊乐藻等,在5月份河蟹放人大池前水草占池面70%,移种后每亩使用磷肥15公斤,同时在4月初清明前后投人每亩425公斤活螺蛳。水草种植管理要到位,这是保证河蟹健康生长的第一要素。

四、水质管理

前期以添加外太湖水为主,中后期每星期调换水一次,水位保持在1-1.2米。5月、8月各施一次生石灰,全池泼洒每亩用量7.5公斤,使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5-45厘米。整个养殖期间水质保持“肥、爽、活、嫩”,水质是保证河蟹生长第二要素。

五、饲料投喂

前期以鲜小杂鱼为主,中期以玉米为主,后期以冻鲜小杂鱼为主。饲料质量要新鲜、不霉烂变质,为了有助于河蟹消化,需采取煮熟后投喂,投喂分上下午各一次,上午占投量的1/3、下午占2/3。根据天气变化合理调整,做到四定即“定位、定量、定质、定时”。饵料保证精粗搭配,满足河蟹不同生长发育期间的需要,是养好河蟹的第三要素。

六、病害防治

主要采取三次有效的预防寄生虫病措施,前期6月一次、中期8月一次、后期9月一次,每次1亩1米水深使用纤虫净0.5公斤。整个养殖过程未发现河蟹有病害发生,没有特殊情况下无需使用其它各内服外消药物,物人为使用过多,反而对河蟹生长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七、收获效益

河蟹成活率在70%,规格平均175克,亩产61.25公斤,价格每公斤100元,高于小规格河蟹30%,亩产值6125元;青虾亩产10公斤,价格每公斤40元,亩产值400元;鳜鱼亩产5公斤,价格每公斤40元,亩产值200元。合计每亩产量76.25公斤,亩产值6725元,成本2259元。其中种子570元,饲料849元,肥药50元,水电50元,拦网100元折旧100元,池租金540元。亩利润4466元,投入产出比为1:1.91。饲料系数低,效益比较高,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健康养殖的要求,深受消费者青睐。(摘自渔业致富指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