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谚“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佳时机,然而也是各类致病因子大量滋生,导致河蟹养殖发病的高峰期。近期由于持续高温且雨水较少,我区蟹病发生严重,症状特殊,根据我区水产养殖病害测报防治中心监测分析如下: 一、烂鳃病。症状:病蟹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严重时全部变黑,行动缓慢,呼吸困难,死亡率高,发病季节在7月底至8月底。防治措施:用水体消毒灵或二氧化氯等强力水体消毒剂化水全池泼洒2—3天,同时用环丙沙星或土霉素等拌饵料内服5—7天。 二、水肿病。症状:病蟹鳃丝肿胀成棒状,腹脐成透明状,且后缘有顶壳现象,发病高峰季节在每年7月底至8月底。防治措施:用二溴海茵或三代鱼虾安整池泼洒,连续泼洒2—3天,同时用环丙沙星或菌毒克星拌饵料内服3--5天。 三、肝脏代谢紊乱。症状:肝脏呈土黄色或灰白色或白黄相同,并腐烂坏死,该病主要发生在7—8月两个月。 三病的综合防治方法为: 1、用蟹安、纤毛虫净等杀虫药物全池泼洒,以杀灭纤毛虫。 2、用水体消毒剂连续泼洒2天,同时内服土霉素或菌毒克星5--7天。8--10天后,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生石灰3--3.5公斤化水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 3、内服三黄制剂:大黄、黄芪、黄柏、地榆1:2:3:2,用少量苏打和1%--2%的食盐水浸泡后,拌饵投喂,其用量为饲料量的1%--2%,同时添力口适量Vk、Vc。 摘自:中国渔业致富指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