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塘养鱼高产高效十诀窍

2025-3-14 00:13|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45| 评论: 0

摘要: 坝塘密集型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改变常规粗放饲养的方法,这里总结出十个诀窍供养殖户参考。1、投放大规模鱼种。小规格鱼种成活率低,养殖周期长,生长慢,成本高,导致生产发展慢,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不高 ...
坝塘密集型养鱼,要获得高产高效,必须改变常规粗放饲养的方法,这里总结出十个诀窍供养殖户参考。

1、投放大规模鱼种。小规格鱼种成活率低,养殖周期长,生长慢,成本高,导致生产发展慢,资金周转慢,经济效益不高。坚持投放大规格鱼种,使生产周期由2.5--3年降至1—1.5年,加快生产周转,达到高产高效。

2、深水活水养鱼。因为浅水塘水面容积小,坝塘老化造成载鱼量少,产量不高。要清塘挖深2.5米,使鱼容量增加,亩产量保持在600公斤左右。死水塘水源差,进排水困难,水质易污染,水体含氧量少、病害多、产量低、生产成本高。活水塘常注入活水,水质好、氧气多、饲料利用率高,鱼类生长快,经济效益高。

3、消毒灭菌后投放。鱼种经过捕捞、运输难免受到污染、机械损伤和带有病菌。因此投放前要消毒杀菌。常用的消毒剂有食盐、高猛酸钾、克霉净等。

4、投喂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针对养殖品种、生长规格具有营养全面、利用率高、生长快、易饲喂等优点。如养良种鲤鱼比常规养殖周期可缩短1年半,提高产量150%。

5、预防为主,有病早治。因为鱼在水中生活,致病不容易及时治疗,发现有病再治就晚了。“无病先防,预防为主,有病早治”是养鱼的经验总结。

6、夜间注入新水。常规冲注新水在白天,白天水体溶氧量处于最低值,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容易增大危害。特别是夏秋鱼类生长高峰期,常因气候变化、气温升高、水质过肥、鱼食过饱、水体有机物多、鱼体密度大、耗氧高等造成对鱼的危害。因此,夜间冲注新水能有效调节和改善水质,增加水体溶氧量。

7、定置网具自然诱捕。把网固定在饵料台周围诱捕成鱼,既可轮捕上市,又可降低鱼类损伤和鱼病危害率。

8.按需捕捞上市。废除传统生产年底一次性捕捞上市的做法。创造条件设置定置网按市场需求捕捞上市,避免年终一次性捕捞挤压市场,造成损失,提高效益。

9.多品种混养夺高产。传统养鱼品种单一,不能立体利用水体,饵料生物和水体造成浪费,不利于鱼类互利互用。要品种混养,合理搭配吃食性鱼类与滤食性鱼类,使上、中、下层鱼类合理分布、立体养殖,利用水体和饵料生物,充分利用水体资源,促进生长,夺取高产。

10.走机械化养鱼的路子。常规养鱼—般亩产仅400公斤,水体利用率差,经济效益不高。利用渔业机械,使产量成倍提高,成本下降。常用的渔业机械有颗粒饲料机、增氧机、自动投饵机、清淤机等。加大投入、提高产出是发展方向。(中国渔业致富指南)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