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但是疾病问题山越来越严重。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很大,分析原因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牛蛙养殖周期比较短,牛蛙养殖几年后,近亲繁殖比较严重,造成品种退化,体质弱,抗病力降低。 2、养殖环境差,牛蛙养殖一段时间后,池塘淤泥较多,水质污染严重,使病菌繁殖加快,造成疾病传播。 3、牛蛙是水陆两栖的变温动物,因此既要考虑到水质,又要考虑到气候变化、特别是水温变化。夏季牛蛙喜潮湿、阴凉,若遮荫工作做得不好,牛蛙易患病死亡。 4、大家都知道牛蛙是由蝌蚪变态而来,因此蝌蚪的培育 十分重要,蝌蚪若患病、个体小,则变态而来的牛蛙体质极差,牛蛙也易患病死亡。 5、牛蛙养殖中密度很高,这样一旦出现疾病传播就比较 快,给防治带来很大的困难。 综合上述原因,牛蛙养殖中疾病的预防很重要,且要从三 方面考虑,一方面要考虑苗种的质量,注意亲蛙的选择,以培 养抗病力强的苗种,特别是防止近亲交配。另一方面要重视环 境因素,养殖牛蛙的环境要尽可能与牛蛙自然生活环境相近 似,也就是说要与自然习性相一致;在所有的环境因素中夏季 防暑降温是最重要的,高温季节若此项工作做得不好,牛蛙宁 可晒死电不愿在水中。同时由于疾病在高温季节传染力强,而 此时牛蛙体质下降,也易造成疾病流行。第三方面,致病菌仍 是关键,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始终不能放松。要消毒水体、蛙体、工具,投喂优质饵料,要作好疾病流行季节前的预防工作。 在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饵料的质量, 应当选择营养全面、质量优良的饲料,尤其是在牛蛙苗种体质 较弱的情况下,更应重视饵料的质量。 在当前疾病较多的情况下,一些养殖业者也开始重视预 防疾病,但存在较多的误区,主要是:重视药物预防,轻视生态预防;重视各类维生素及饲料添加剂等,而较少使用生物添加剂;重视水体消毒,轻饵料质量;一旦发现病蛙乱用药物,乱用抗菌素。 因此养殖业者应提高养殖技术,树立科学养殖、科学管理 的观念。同时应对出现的病蛙及时诊断:诊断疾病中,要解剖 蛙体,确认典型症状,自己无法诊断的应及时请专家诊断,以 确保早期发现疾病。由于养殖牛蛙密度高、疾病传染快,因此 流行病的治疗很重要,一旦病到中、晚期就难以治愈了。(摘自科学养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