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鳢又称七星鱼,属鲈形目,鳢科、鳢属。该鱼具有耐低温、耐低氧及对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池塘养殖的优良品种。现将其池塘精养技术介绍如下。 1、池塘条件 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的池塘.面积在600-1200m2,水深在1.5m左右。池塘周边用塑料薄膜等材料设围栏网,围栏高50cm以上,池塘排水口内侧设防逃网。鱼苗放养前,用生石灰80kg/667m2清塘消毒,以杀灭有害生物,及病原体。药性消失后,加新水至1m。池塘中种植适量的水葫芦,在水底布置一些缸、瓦、罐、竹筒等供月鳢栖息。在放养月鳢鱼种前放养一批小杂鱼或四大家鱼苗,以作日后月鳢的饵料鱼。 2、鱼种放养 月鳢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均匀,放养体长5cm的鱼种0.6万-0.8万尾/667m2。鱼种下塘时用20g/L的食盐水浸泡5-10min。当年鱼种一般在5-6月份放养,隔年鱼种在4-5月份放养。 3、饲养管理 3.1饲料选择与投喂 月鳢可摄食小鱼、小虾、蚌、螺、蚯蚓、蛆、蝌蚪、畜禽内脏及配合饲料等。投喂新鲜肉类时,必须用绞肉机绞碎,掺和少量面粉,揉成面团状投喂,有条件的可以采用碎肉加20%的 豆粉、15%的a-淀粉及少量复合维生素、矿物质,搅拌均匀,揉成团状投喂,该配方饵料系数为2.5。投喂前应在池塘中设置若干个饲料台,固定于水面下25cm左右处,以避免饵料散失和便于观察吃食情况。投喂时,将饵料投在饵料台上,每天上午10时和下午1.6时各投喂1次,投喂量占鱼重的5%-10%,以每次投喂后1h吃完为度。还可在池塘中投放适量罗非鱼等,其繁殖的鱼苗可作为月鳢饵料。还可在鱼塘水面吊置灯泡,诱集昆虫落水,供月鳢食用。 3.2日常管理 勤巡塘,细心观察水质、鱼活动及吃食情况,及时捞出病鱼、死鱼。由于水体小、养殖密度大,加上投饵多,水质易变坏,定时换水和注水,每10天1次,每次换水量为1/3-1/2。水深由当初的1m逐步增至1.5m。池水变黑,应及时换水,保持水质清爽,呈黄绿色。若池塘中水葫芦繁殖生长过多,须将多余的捞出,保持水葫芦占水面的1/3。 4、鱼病防治 坚持投喂新鲜饵料,饵料鱼去鳞剖腹去内脏洗净后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防病(每100kg鱼投喂4g土霉素);高温期间,每20天用0.2g/L的强氯精或25g/m3生石灰全池泼洒。 车轮虫病主要发生在鱼种阶段。病鱼不吃食,鱼体变黑消瘦,离群独游,直至死亡。防治方法:用0.5g/m3硫酸铜和0.2g/m3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防治。 鱼鲺病病鱼烦躁不安,急剧狂游乱窜,体表粘液增多。防治方法:全池泼洒90%晶体敌百虫,使池水成0.25-0.5g/m3浓度。 小瓜虫病病鱼皮肤、鳍条、鳃瓣出现白点,游泳迟钝,飘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它物体磨擦,严重时鳞片脱落、鳍条腐烂、眼发炎、变瞎。 防治方法: (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鱼种,可防止小瓜虫病传播。 (2)用20-25g/m3的甲醛遍洒全池。出血病对月鳢危害严重,发病快、死亡率高。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口腔、鳃盖、鳍基充血,并伴有尾部、鳍条损伤等症状,部分病鱼 腹腔内积水,肠壁充血,肝肿大。 防治方法: (1)不投喂腐烂变质饵料,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2)彻底换水,并用强氯精全池遍洒,使池水成0.2g/m3浓度。 (3)每100kg鱼用土霉素4g拌饵投喂。(摘自内陆水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