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适当追施化肥,少施或停施有机肥 夏秋季节,鱼池适当地追施化肥,可以使池水中浮游植物保持适宜的密度和旺盛的生活状态。每亩鱼池每次施尿素1.5-2.5千克,磷肥2.5-5千克。每7-10天施一次,可使天然饵料生物保持较高的数量和较理想的种类组成。 2.适时加注新水 这是调节水质的重要措施,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某些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冲淡水中有机质,包括鱼类代谢的有毒物质。在早春和晚秋,每半月加水一次;6-9月水温高,又是鱼类摄食旺季,每7-10天加注新水一次。每次加水量为20-30厘米,并排出部分老水,具体加水量视水的肥度、鱼群活动和池塘渗 3.定期搅动塘底 选择晴天中午,用铁链、石链、铁耙等搅动塘泥,每两周一次,搅动塘底翻松底泥,可使上下层水混合交流,促进池底有机质分解,释放出底泥中沉积,吸附的营养盐和微量元素,使营养盐,溶解氧在上下水层中分布平衡,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 4.适时开机增氧 开动增氧机,可以促进池水交流,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和散发水中的有毒气体,防止“泛塘”,加速鱼类摄食生长。开增氧机的原则是: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次日清晨开机;阴雨连绵或水肥鱼多时,半夜前后开机,傍晚不宜开机。 5.砸用药物净化水质 向池中施人某些药物,调节水中浮游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增氧净化水质和调节pH值。常用药物有生石灰、光合细菌、水质控制剂等,也可用明矾、速效增氧灵、鱼浮灵、氧包、双氧水等药物泼洒,以速效增氧,解救鱼类因缺氧而造成的浮头和泛塘。(摘自科学养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