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的特点是什么?

2024-1-7 05:0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5| 评论: 0

摘要:   黄花鱼是大、小黄花鱼的统称、俗名,其学名为大黄鱼、小黄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中的佼佼者,我国重要的经济食用鱼种。大黄鱼通体黄色,与小黄鱼的主要区别:鳞较小、背鳍与侧线有鳞8~9行、鳔腹分枝的下分枝中前 ...

  黄花鱼是大、小黄花鱼的统称、俗名,其学名为大黄鱼、小黄鱼,是鲈形目石首鱼科中的佼佼者,我国重要的经济食用鱼种。大黄鱼通体黄色,与小黄鱼的主要区别:鳞较小、背鳍与侧线有鳞8~9行、鳔腹分枝的下分枝中前小枝与后小枝等长,脊椎骨一般为26个。大黄鱼一般体长300~400毫米,体重400~800克,750毫米长、4公斤重。大黄鱼是结群性近海鱼类,分布于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南部。小黄鱼通体黄色,在背鳍与侧线间鱼鳞5~6行、鳔腹分枝的下分枝之前小枝长于后小枝,脊椎骨一般为29个。小黄鱼体长一般在160~250毫米之间、体重200~400克,为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分布于我国东海、内海和渤海。

  小黄鱼的产卵期随着纬度增高而推迟,东海南部3月下旬至4月上旬产卵,而黄海北部和辽东湾至5月下旬才结束。在五六十年代,捕捞小黄鱼分为春汛及秋汛两个季节,以春汛为主。在山东省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始于清明节前后,逐渐北移,到黄河口外、河北省沿海及辽东湾沿海产卵,在辽东湾北部,于芒种以后春汛结束。小黄鱼聚群时,鳔能发出咕咕的叫声,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只要听其声,便知鱼群大小,渔民把其称为“听叫”捕鱼。1955年的4月中下旬,在皇城岛和砣矶岛以东、威海以西方圆百里的海区内,云集大量小黄鱼,其被发现就是用耳附船底听到小黄鱼哇鸣鼓响般的叫声,北方鲁辽冀津几百艘渔船,摆开了决战小黄鱼的架势,一网可捕四五百箱,4天一个满载。

  我公司于1957年首次开发大沙渔场小黄鱼资源,取得了较好收成。1958年4月初,旅大市召开大会,为我公司船队远征吕泗洋渔场壮行,160马力已接近40对船,可谓声势浩大。到了渔场眼看着人家上海船每网几百箱,而我们从未过百,领导上火,船员焦急。随船出海的公司副经理唐之屏多次下令调整网具,均无效果,决定收港青岛进行技术攻关。30出头时任267号船船长的王忠久,向唐经理提出收港上海探听“军情”的建议,得到批准。在黄浦江渔市码头向沪渔547号老毕船长学习讨教,窗户纸即被捅破:吕泗流速快、沙底变化快,我公司网具大脚过轻,网口浮子太少,网口张不开,鱼无法进网。王忠久还请求沪渔支援一盘网、几十个浮子,并学会插纲对角,增加网口高度,到渔场一试,立显奇效,网就捕小黄鱼500多箱。喜讯速报海指,但为时已晚,没干几一,渔汛已过,首次征战吕泗渔场仗没打好。但学费不会白交,以后我公司捕捞船队,如东北虎下南洋,大显威风,连续3年在全国同行业折桂。

  小黄鱼传统的越冬场大体有三个:一是沿东经124°的成山头至石岛越冬场;二是北纬31°30′和东经125°至126°的沙外、江外越冬场;三是鱼山、温台渔场西部近海越冬场。小黄鱼产卵场为吕泗洋渔场,越冬场是沙外、江外渔场。由于无序的大肆滥捕,我国的大、小黄鱼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传统的渔场不见了,渔民再也听不到大、小黄鱼的叫声了,保护大、小黄鱼等优良渔业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片我们这一代人刻不容缓的共同任务。

  黄花鱼是重要的经济鱼。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用盐把黄花鱼腌成咸鱼,用油煎风味独特,是东北农村春耕大忙时节的上等好菜,尤其高梁米水饭同油煎黄花鱼一同食用,,现已成久违了的美味。清炖、油炸、糖醋黄花鱼比较常见。在船上用黄花鱼包饺子、氽丸子别有风味。现在黄花鱼少了,婚宴上的糖醋黄花鱼被冒名顶替是常事,只能算糖醋鱼而已。现今养殖的黄花鱼市场上随处可见,虽其艳丽的色泽、肥胖的身段,还真招人眼球,但其口味却大有逊色。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