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口鲶苗种培育技术

2025-2-19 14:1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9| 评论: 0

摘要: 南方大口鲶是主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一种大型肉食性名优鱼类,经多年驯化,现已在池塘养殖成功。南方大口鲶具有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养殖产量高、肉味鲜美等优点,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湖南鱼类原种场1999~2000 ...

南方大口鲶是主产于我国长江水系的一种大型肉食性名优鱼类,经多年驯化,现已在池塘养殖成功。南方大口鲶具有适应性强、个体大、生长快、养殖产量高、肉味鲜美等优点,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湖南鱼类原种场1999~2000年开展了南方大口鲶的苗种培育试验,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

1鱼苗培育

1.1水花投放

南方大口鲶鱼苗培育以小水体精养为好。每年4月份当自然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可从苗种场购回纯正的南方大口鲶水花。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具体数量以养殖条件定),放苗时水温差不能超过3℃。

1.2饵料投喂

鱼苗体长在8cm以前主要摄食水蚤。水蚤可以从天然水体中捞取。随着鱼苗生长,水蚤需要量逐渐增加。但在实践生产中,往往捞取量不足。为此,应人工培育水蚤,具体方法是:在水花购进前半个月,选择10~30、水深0.5~1m的土池,注入新鲜水,并保持水温在18~25℃。每平方米水面施放粪肥2.0kg,以后每隔两天施肥1次,每次每平方米水面施肥0.8~1kg,当池水达到一定肥度,每立方米水体引入蚤种20~30g,5~10d水蚤便大量繁殖,布满全池。此时可捞取水蚤投喂鱼苗。

鱼苗在水温比较稳定,饵料充足的条件下,经过10d左右培育可达到3cm以上。

2鱼种培育

当南方大口鲶鱼苗长到8cm以上,摄食量增大,单纯依靠水蚤量不能满足其需要,可用鱼浆、水蚯蚓培育。

2.1鱼浆培育法

当鱼苗长到3cm以上时,可将鱼肉、蚯蚓打成浆,并按0.2%~0.3%拌入鱼用诱食剂(甘氨酸三甲脂),投入水体中,使其慢慢摄食鱼糜,以后逐渐增加鱼糜量,直至完全吃食鱼糜。

2.2水蚯蚓培育法

在鱼苗长到3cm时,逐渐减少水蚤投喂量,增加水蚯蚓量,直至完全吃食水蚯蚓。

水蚯蚓可从野外土壤腐殖质丰富有微流水的浅水沟中捞取。亦可采用人工培育方法获得。培育方法是:面积大小不拘,在池底铺上一层淤泥,厚8~10cm,水深30~40cm,然后引入少许蚓种,用发酵的麦麸、米糠作饲料,每3~4d投饲1次,每次250g/,当达到一定数量即可捞取投喂。采用此法每日每平方米水面可生产8~26g水蚯蚓。

3日常管理

3.1溶氧

南方大口鲶养殖池溶氧要求在3mg/L以上,低至2mg/L时则出现浮头。在生产中一般每3~5d注水1次,注意水温差不能超过3℃,保持水质嫩绿色,有条件的可采用微流水养殖。

3.2水温

南方大口鲶生存适温在38℃以下,最适生长水温18℃~32℃。在鱼苗、鱼种培育阶段,如果自然界水温偏低,且变化频繁,水温不稳定,要及时注意水体保温工作。在生产实践中可采用薄膜覆盖,以提高水温。

3.3饵料

投喂方法:饵料投喂要坚持“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每天投喂2次,上午9:00~10:00,投喂量占日投喂量的40%,下午18:00~20:00,占日投喂量的60%,日投喂总量为鱼体重的6%~8%。

3.4分级培育

南方大口鲶在鱼苗培育阶段生长不均匀,当达到3cm水以上,个体生长速度差异大,有自相残杀习性,往往大吃小,因此要适时分级分池饲养,并严格控制密度。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