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2025-2-2 19:0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河蟹为洄游性水生动物,广泛分布在北自辽宁,南至福建的漫长海岸线上,而北方黑河地区由于地处高纬寒地带,加上河蟹不能进行生殖洄游,河蟹养殖一直是空白。2004年,我站从辽宁引进河蟹苗种进行试养,并获得成功。1 ...
河蟹为洄游性水生动物,广泛分布在北自辽宁,南至福建的漫长海岸线上,而北方黑河地区由于地处高纬寒地带,加上河蟹不能进行生殖洄游,河蟹养殖一直是空白。2004年,我站从辽宁引进河蟹苗种进行试养,并获得成功。

1河蟹的生态习性

河蟹也叫毛蟹、螃蟹、中华绒螯蟹,喜穴居和隐藏在石砾、水草丛中。河蟹具有抢食和好斗的天性,可以自切和再生。河蟹的生长是以蜕壳为标志的,河蟹蜕一次壳长一次,直至变成“绿蟹”完成繁殖子代的使命,才衰老死亡,通常认为河蟹的生命不过2—3年。

河蟹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动物性饵料有鱼、虾、螺蚬、蠕虫、蚌肉、蚯蚓等;植物性饵料有浮萍、马来眼子菜等多种水生维管束植物以及豆饼、花生饼、小麦、玉米、芝麻等商品饵料。

2养殖水域条件

河蟹养殖水域要求水质清新、水位稳定、无污染、透明度及溶解氧高、富含水草及水生动物尤其是螺类、贝类。

2.1水草河蟹生态养殖技术强调以草养蟹,一是水草能为河蟹提供隐蔽的场所,尤其是对刚蜕壳的软壳蟹,茂盛的水草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躲避天敌;二是水草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降低水中氨氮含量,增加溶氧,促进河蟹的生长;三是水草本身是一种良好的优质天然饵料,能为河蟹所利用。所以养蟹水域分布充足的水草和贝类,既能为河蟹提供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又可作为优质饵料供河蟹摄食,为河蟹生长发育提供优越的生态环境。

适宜养蟹的水草有多种,如沉水性的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漂浮性的水葫芦、水浮莲以及空心菜等。

2.2螺类螺蛳是河蟹喜食的贝类,春季可在养蟹池塘内投放螺蛳,前期用于繁殖,中后期供河蟹采食,也可视情况不定期补充活螺,满足河蟹的摄食需求。

3蟹种投放

经过2004年的养殖试验证明,在北方黑河地区条件下经济、适宜的蟹种投放模式为:蟹种规格为每公斤160—200只,每667m2投放3—5kg。蟹种投放量可根据养殖水域的水草多寡、螺贝类及管理条件灵活控制。投放时间宜早不宜迟,最迟5月底前投完蟹种,也可以于4月份打冰眼投放蟹种。

4日常管理

日常管理以防逃、防害、防天敌为主,暴雨季节防止漫水逃逸,同时可适当投饲。

4.1防逃防逃是养蟹成功与否的关键,一般最经济的方法是沿池的四周围塑料膜(蟹膜),塑料膜埋人地下20cm,地上500m,用木桩、绳等固定,塑料膜与地面有一定的倾角,防止河蟹逃跑。养殖期间要经常检查蟹膜是否有损,有无河蟹逃跑的蟹洞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4.2投饲由于河蟹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在进行河蟹的生态养殖时,我们倡导少投饵或者不投饵,投饵时饵料要遵循“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原则,投喂按“四看”、“四定”的方法。

5适时捕捞。合理贮养

5.1捕捞秋末冬初,由于河蟹有洄游习性,有夜间上岸现象,此时是捕蟹良机,可采用地笼、人工捕捉等手段及时将河蟹捕起。

5.2贮养选体质健壮的成蟹,采用硬塑料封闭网箱,每立方米放蟹5ks左右,水温低于1O℃时,网箱沉人1m以下深水中,保持水中不缺氧,可顺利越冬,如管理得当,暂养2—3个月成活率可达80%左右,在元旦、春节市场价位好时适时出售,提高经济效益。

在这种放养模式下,如果管理得当,秋后成蟹规格可达到100—150g,回捕率在20%—40%之间,其效益是养殖常规水产品效益的几倍。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