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对虾基础饵料生物的繁殖

2025-1-17 12:0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1| 评论: 0

摘要: 直接在养虾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基础饵料),是解决早期对虾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广开饵料来源,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生物具有繁殖快、培养方 ...
直接在养虾塘内培养繁殖饵料生物(基础饵料),是解决早期对虾适口饵料,加速对虾生长的一项有效措施,是充分利用虾塘的自然生产力,广开饵料来源,降低养虾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基础饵料生物具有繁殖快、培养方法简易可行和营养效果明显的优点,因而成为养殖程序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

    当前广东养虾,多数是清池后数天便放养虾苗入池,不注意放苗前基础饵料生物的培养,不但虾苗入池后没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影响养殖前期成活率和生长,而且耗尽池中饵料生物,也影响后期生长。养殖高产经验表明,如果基础饵料丰富,虾苗入池一个月便可长到8厘米左右。作者于1987年8月在深圳市平州水产公司养殖,投放平均1厘米的虾苗,养殖一个月体长达8.2厘米,日增长达2.4毫米。

    广东气候暖和,自然饵料生物生长快,经一周左右,饵料生物生长可以达到相当密度,而且虾苗入池后还可继续施肥培养。考虑到虾池底质多为酸性土,施有机肥料效果比无机肥料好,而且沿海不少地方办起养鸡场,用鸡粪肥效高。施肥后饵料生物的浓度多数用透明度表示,一般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为宜。虾苗入池后有丰富适口的饵料,虾生长就快。

    由于基础饵料生物培养方法简单和营养效果明显,从而成为养殖程序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生产环节。

    具体做法是:虾塘清塘后,蓄水20~30厘米,向虾塘施肥,每次施肥量:氮肥1×10-6,磷肥0.1×10-6。每隔2~3天施肥一次,使他水保持黄绿色或黄褐色。并逐步加水到80厘米,水的透明度控制在30~40厘米。为避免饵料生物的单一性,要根据虾体在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的需要及饵料生物在虾塘内的繁殖时间引进饲料生物,使对虾能得到多品种的饵料生物。虾塘内引进饵料生物,应考虑水体的生物负载能力和生态平衡,施肥要少而勤,要做到“三不施”,即水色浓不施,阴雨天不施,中、晚不施(中午不施)。

    常用的氮肥有尿素、硫酸铵等;磷肥有过磷酸钙、汤姆斯磷肥;有机肥可施用鸡粪、牛粪。氮、磷之比为10:1,施肥时需将氮肥和磷肥分别用水搅拌稀释,然后均匀泼洒。前期3~5天施肥一次,后期7~10天施肥一次,使水中较长久地维持着充足而又多样的饵料生物。基础饵料生物培养很好,虾苗放养后一般长到8厘米这段时间,视虾苗放养密度,可以不必投饵或少量投饵,8厘米以后开始人工投喂饵料。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