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病害防治

2025-1-10 19:1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1| 评论: 0

摘要: 一、肠炎病(气单胞菌病)病原是一种点状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有鞭毛。症状本病以肠道充血发炎、出血所致的败血症为特征,体表皮肤鱼鳞片完整无损,肛门红肿突出,有黄色粘液挤出。二、弧菌病(烂尾病) ...
一、肠炎病(气单胞菌病)

病原是一种点状气单胞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极端有鞭毛。

症状本病以肠道充血发炎、出血所致的败血症为特征,体表皮肤鱼鳞片完整无损,肛门红肿突出,有黄色粘液挤出。

二、弧菌病(烂尾病)

病原主要为鳗弧菌、短杆菌、革兰氏阴性。

症状此病的典型是以体表形成溃疡为特征。初期体表皮肤有淤点或磨斑,,出现不规则的红斑区,尤以腹部尾柄区为盛。严重者各鳍充血发红、缺损;尾柄肌肉腐烂,形成出血性溃疡。

防治(1)磺胺嘧啶每10公斤鱼用药1克~2克,连服5天。(2)环丙沙星每10公斤鱼用药0.2克~0.5克,连服5天。

三、贝尼登虫病

病原是狮本尼登虫等一类单殖吸虫。

症状该虫寄生在鱼体表各部位,病鱼粘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使鳞片脱落,造成继发性感染,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衰竭而死。发病高峰期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用淡水浸泡病鱼数分钟,看见许多椭圆扁平,白色,大小约0.5毫米~6毫米的虫体脱落到水中便可确诊。

防治(1)用贝尼登虫必杀泼洒,连用3天。(2)在饵料中添加红霉素(2‰~3‰),连用5天。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