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对虾养殖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对虾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据统计,当前全球养殖对虾的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产虾地区为中国台湾省、印度、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及其毗邻的南美国家。 苗种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发展和推广使对虾养殖形成“企业化”生产,并且随着投饵方法的改进,对虾养殖方面已从粗养转化为半精养或精养方式,产量有显著提高。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条件非常适合开展对虾养殖,潜在生产力很大,对虾养殖的规模可望继续拓展。目前养殖对虾的品种,暖水性的有对虾属和沼虾,冷水性种类只有小规模试验性养殖。表1为生产性养殖业的虾类养殖品种。 此外,还有一些品种不作为主要养殖对象,仅作为次要养殖品种,包括近缘新对虾、独角新对虾、周氏新对虾和独角新对虾。同时,印度洋的短沟对虾、宽沟对虾,地中海的卡玛特对虾(Pcnacuskerathurus),墨西哥湾的村红对虾其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已经过关,但尚未形成商业性养殖。 在上述品种中,斑节对虾是低盐种类,盛产于咸淡水海区,可开发养殖的区域非常辽阔。同时,它的成熟期短,自然种苗资源可大量采集,是一种特优养殖品种。因此,1980年以来,斑节对虾养殖业在台湾省迅速发展。现在台湾的斑节对虾养殖技术已普及东南亚国家。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的虾类消费国,人均年消费量2公斤以上,而美国仅为1公斤,欧洲国家0.5公斤。因此,日本每年要从世界50多个国家进口对虾20万吨以上,而日本国内对虾的产量为4-6万吨,但其中养殖对虾的产量仅3000吨左右。日本主要养殖日本对虾,其活对虾的价格特别昂贵,保证养殖业者有坚固的商业基础。 一、日本对虾养殖概况 日本对虾属于温水性种类,天然种群广泛分布于本州、四国和九州诸岛周围,但不分布于北海道和本州东北部,因为那里夏季平均水温20℃以上。在奄美群岛和琉球群岛,日本对虾的数量极少。日本南部群岛没有日本对虾有两个因素:一是缺少对虾成熟前生长所需的潮间带;二是缺少淡水注人的低盐度海湾水域。 日本对虾养殖业的主要产区可分为四个区域: 1.獭户内海海区:这是日本对虾养殖最早开发的海区。獭户内海西部海区的自然条件优越,有辽阔的可开发的养殖场用的盐碱地,自然饵料小鱼资源丰富,并且有良好的亲虾渔场。 2.九州天草海区:该海区采用日本对虾养殖技术和设备建立了自己的养殖业。在该海区,利用潮差特别大的特点,用来发展了一种控制养殖池水质的独特方法称为“天草方法”。 3.鹿儿岛海区:建筑了容量2000-4000吨圆形水泥池,池内泵人海水,由动力泵进行海水循环和排出。这是一种典型的高精养殖业,产量在1.5-2.0公斤/平方米。这种池养方法仅限于鹿儿岛。 4.奄美和冲绳海区:该海区远离日本对虾自然渔场的南部边缘。夏季水温在33-34℃,冬季平均水温18℃。盐度为37-38%,略高于日本对虾适盐范围。日本对虾试养约始于1970年,而大规格养殖则始于1978--1979年。由于这里的气候暖和,可以常年养殖。但也有一些不利的因素,诸如当地海区难捕到产卵亲虾、鲜活饵料鱼缺乏,远离东京和大饭等主要活虾市场。近年来由于采用大型喷气运输机,空运问题得到了解决。由于掀起了私人业者投资于基础设施养殖对虾的高潮,一些渔业合作社也已开始利用县和国家财务补助金投资于日本对虾养殖。 就日本对虾养殖而言,1987年国家分配给一个养殖场生产的平均面积为3.9公顷,这样的养殖场通常是由家庭来经营。在日本对虾养殖中,一个劳动力管理正公顷养殖池可视为标准。若养殖池面积较大,则容易进行低成本式养殖生产,但这在日本是行不通的。因此,只能通过精养方法来实现商业性养殖生产。 日本对虾养殖可分为四个阶段:苗种生产、中间培育、养成和远销。其中,养成池的生产力以及养殖方式是影响整个生产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由于不同的地理条件,各地区发展了自己的独特的养殖方法。这些地区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养殖池的结构和养殖过程的程序上。 二、日本对虾养殖技术 1.苗种生产 日本对虾苗种生产通常采用自然生长的怀卵亲虾。从市场挑选怀卵雌虾,检查雌虾卵巢饱满度,即可排卵。 产卵池为水泥池,池内注满用沙或木炭过滤的清洁水,并充气。100立方米水池放养亲虾20-50尾,最适水温为26-28℃。若水温太低,亲虾不会产卵,必须加温。若亲虾充分成熟,人池后第一夜即会产卵。若第一夜不产卵,第二夜便会产卵。因此,亲虾留在池内一天一夜或两天两夜后便可移走。若产卵持续两天以上,幼体就会有不同大小,难以控制同一池内幼体的合适生长。 过去,亲虾在产卵后从水中移走,卵子就在原池孵化、培育。但近些年来,生产者大都采用将受精卵移至另外水池的方法,以防止亲虾携带来可能染上的病害。 育苗池首先用高压水泵彻底冲洗以清除附着生物,彻底干燥后,另注人过滤海水。亲虾产卵后约12-13小时,受精卵开始孵化。育苗池的理想水质条件是水温26-28℃,盐度33-35%,pH值7.0-8.0。冷天,用锅炉加热海水,热天用遮阳帘覆盖在池上,防止水温升高。刚孵化的幼体要经过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糖虾幼体和后期幼体四个阶段。无节幼体阶段无需投饵,进人蚤状幼体,开始主动摄食。随着幼体的成长,不同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饲料:开始为浮游植物、型浮游动物(皱指臂尾轮虫Brackionus),接着中型浮游动物(卤虫)、小虾和配合饲料。饵料程序实例见图。后期幼体初期为自由游泳生物,但进人后期幼体后期则开始具有潜伏沙中的习性。因此,当达到后期幼体30-35天时,必须从池中移至具有沙质底的养殖池内。虽然育苗池的虾苗数目因池的大小而异,但一般在出池前最后阶段每立方米水体幼体个数应保持在2万尾。根据该数据并以成活率60%,即可计算出最初的放卵数量。在最适条件下,从无节幼体到后期幼体30天的成活率高达80-90%,不过通常为50-60%。 2.中间培育 将培育池中培育的后期幼体移至中间培育池经过30-50天的饲养,可达到体长4厘米,体重0.5-1.0克,然后放到养成池内。中间培育池通常是用一个单独的小池,但有时在养成池内简单隔出一小部分作为中间培育池内。 在中间培育中,每平方米放养仔虾70-80尾,若采用高密度培育,每平方米放养130--150尾,此阶段采用全价配合饲料。 中间培育有两个目的: (1)防止被敌害捕食。仔虾在有限的小范围内饲养与观察,可以防止被其它鱼所捕食,而且该阶段可使仔虾在放人养成池饲养之前得到充分的移动性和防御能力。 (2)控制虾苗密度。放人养成池前,可以对仔虾进行仔细的计数。这是养殖过程中必要的步骤,可以控制养殖密度,有助于确定投饵量。 3.养殖方式 日本对虾养殖的养成池结构有三种基本类型: (1)半堤式。九州天草地区,潮差很大,堤筑于潮间带,堤高介于高潮水位与低潮水位之间,堤上设网栅。 (2)全堤式。在獭户地区、奄美和冲绳地区、天草(九州)地区,筑堤围塘于海上或毗邻大海的陆上,设一水闸。 (3)双层底圆池式。在鹿儿岛地区,于近岸处筑陆上圆池,利用管道系统和水泵供排水。池底为双层结构,下层为岩石底,上层铺设泄水孔板、网和沙等。利用供水管道使池中水循环。水流把壳、剩余饲料和排泄物集中于池中央,通过中心排水沟排出。池的水面为1000平方米,水深2米。三种基本类型各有特色,反映了各地区的自然生活方式或天然生产力。三者在水体交换方法和硅藻的利用上有明显差异。 硅藻的生长对对虾养殖的影响包括:(1)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水中溶氧量;(2)硅藻生长形成褐色水质降低了阳光人射力量池,进而妨碍了绿藻的生长;(3)硅藻供给小型浮游动物以营养,反过来又成为仔虾的饵料生物。 然而,与半堤式相比,全堤式养殖的海水受人为控制日益增加,而硅藻作为营养作用则日益降低。双层底圆池式养殖中,海水交换彻底,不再受硅藻的任何影响。加强人工控制养成池环境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具体方法如下:(1)增加养成池内虾苗放养数量;(2)用配合饲料代替天然饵料;(3)加强池水控制,以维持生态平衡;(4)增加养成池水面的收获。但是,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池中生态系的压力增大,因而为了防止捕食和病害等问题,有必要每季度彻底清理池子,改进沙质。为达此目标,半堤式是不合适的。 4.养成 在自然界里,日本对虾在盐度约为32%的沙质和泥底的海滩和内湾度过早期生活直到性成熟前,适宜的水温范围为10-30℃,水湿愈高,生长愈快。养殖技术的重点在于放养密度、养成池的清理、水质管理、饲料类型和疾病防治。 (1)放养密度:虾苗放养密度是养殖生产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虾苗的数量应根据池塘生产力决定,养殖技术的目标应在池塘生产力的限度内保持对虾在每个生活周期有最高的种群。为达此目标,必须采取稀疏或分养的技术。虾苗在从中间培育池转移到养成池时的体重为0.5--1.0克。就堤式池而言,标准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30尾,倘若养成池的水温适宜,放养后2个月,虾的大小应达到10-12克最小销售规格,此时可开始第一次稀疏,运往市场。池塘中放养密度减少使存塘对虾的生长速度相应增快。这种稀疏过程可以增加池塘水面的单位生产力。在日本,全堤式和半堤式日本对虾养殖,旨在保持池塘水面的生产力达到每平方米300克。陆上22层底圆池设施中,虾苗不经过中间培育阶段,直接放养后期幼体,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0尾。然后采用稀疏或分养技术,使各生长周期保持在合理的放养密度。 除稀疏分养技术外,在暖和地区,周年可进行对虾养殖,有些地区采用“双季养虾”的方法。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重要的是定期采样以监测池内虾的大小和密度。 (2)养成池的清理:收获完成后,养成池应彻底排干,日晒底部以清除潜在的有害生物,同时还应清除污泥,撒上石灰或其它物质清池。凡底部沙肮脏的地方,应换上清洁的沙子。而且在养殖过程中,最好每天潜水检查底部以及残饵的堆积情况。如发现堆积淤泥,必须用泵清除。 (3)水质管理:如池水过浅,夏季底部水温会升得很高。因此,池内水位应保持约2米。水质管理的重要因子是水温、pH值和溶解氧。通常,水体交换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进行,而且为了防止近底部缺氧,使用鼓风机或水车使底部溶解氧水循环。 (4)饲料:过去,日本对虾养殖用的饲料包括小虾、双壳贝类和其它小鱼。但随着大规模养殖生产的发展,要稳定地获得大量这种活饵日益困难。特别是在精养生产中,活饵的使用会引起诸如水质污染、底质恶化等问题。因此,近些年来,所有养殖生产区均已转向大量使用配合饲料。 虾苗放养一个月内,日投饵2-3次,此后日本对虾白天摄食减少,因此每日可只投饵一次,一般放在黄昏时分。由于日本对虾几乎不成群移动,最好投饵时尽可能撒遍整个池塘。 (5)病害防治:就目前所知,日本对虾可能会染上病害至少有30种。弧菌(VibriosiJ、镰抱菌(Fusarium)和微抱子虫(Mcrosporidians)等引起日本对虾病害时有发生。对有些病害,有时可在饲料中加人药物,但应尽量避免使用药物,因为药物的使用潜伏着抗药细菌产生的可能性。总之,防治病害的最佳方法是保持合理的放养密度以及控制底质和水质。 5.运输上市 日本对虾是一种耐干性种类,离水后可生存高达10小时。日本养殖的日本对虾均空运至东京和大皈中心市场以活虾出售,价格昂贵。而在运输过程中死亡的对虾则卖不到活虾价格的一半。 因为活虾不能保存于市场,且需求集中在新年前后和4月的樱花季节,因此市场价格因季节波动甚大。进口的冷冻对虾市场价格通常为1700八日元/公斤,活的日本对虾则常年售价5000-8000日元/公斤。因此活的日本对虾和冷冻对虾二者的拍卖价格不可相提并论。 日本对虾养殖的另一独有的特征是每个产区有其自己特定装运上市季节,刺网和小型拖网捕捞日本对虾的季节向来是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而濒户内海和天草地区的日本对虾养殖业在秋季开始把稀疏出的对虾应市,并在年底前后需求高峰的季节把大量30-50克的对虾装运上市。因为冬季对虾停止生长,特别是在冷天对虾因衰弱而死亡,因此冬季继续留养对虾于养殖池内无利可图。然而在鹿儿岛、奄美、冲绳等暖水区,可以继续投喂和饲养。由于此原因,这些地区计划从12月至翌年4-5月装运对虾上市。特别是3-4月,濒户内海和天草地区养殖业既没有运虾上市,也没有自然捕捞对虾上市,这时把日本对虾装运上市就能获得很高的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