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斜管虫病的病原 病原为斜管虫。斜管虫属纤毛门动基片纲下口亚纲管口目斜管虫科。虫体腹面观卵圆形,后端稍凹入;侧面观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端较薄,后端较厚。活体大小为(40~60)微米X(25~47)微米,背面前端左角上有一横列短刚毛;腹面纤毛线左侧为9条,右侧为7条,每条纤毛线上长着等长的纤毛;体内有一斜置的喇叭状口管、大小两个核和两个伸缩泡。斜管虫以横分裂法繁殖,有性生殖营接合生殖。 罗非鱼斜管虫病主要症状 斜管虫寄生在鱼体表及鳃上,少量寄生时危害不大,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皮肤及鳃产生大量黏液,体表形成苍白色或淡蓝色的一层黏液层。病鱼瘦弱,游动迟钝,在水中有拖泥症状;鳃组织损伤,呼吸困难,如果水温及其他条件合适,病原大量繁殖,2~3天即有大量病鱼死亡。 罗非鱼斜管虫病发生规律 本病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在鱼苗、鱼种阶段危害特别严重。该病适宜繁殖的水温为8~18℃,流行季节为12月至翌年2月;在水质恶劣、鱼体抵抗力低下时,水温28℃时也能大量繁殖并引起养殖的罗非鱼大量死亡。 罗非鱼斜管虫病预防措施 1、掌握合理放养密度。 2、在流行高峰季节,定期泼洒硫酸铜溶液。 罗非鱼斜管虫病治疗方法 1、用硫酸铜0.5~0.7克/立方和硫酸亚铁0.2~0.3克/立方,全池泼洒。 2、用高锰酸钾2~3克/立方,全池泼洒。 3、苦楝树枝叶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30千克,煮水全池泼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