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防治技术

2025-1-5 00:44|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2| 评论: 0

摘要: 一、桃拉病毒病的发生及流行  桃拉病毒病(TSV)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系随着我国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而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及台湾地区,该病始于1999年在我国台湾大规模爆发,导致台湾地区南美 ...
一、桃拉病毒病的发生及流行

  桃拉病毒病(TSV)是南美白对虾特有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系随着我国从国外引进南美白对虾亲虾而传播到我国的大陆及台湾地区,该病始于1999年在我国台湾大规模爆发,导致台湾地区南美白对虾的养殖刚刚起步发展就遭到严重的挫折,至今仍无法恢复。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大陆南方各省规模养殖南美白对虾,自去年下半年起,该病在山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密集区中均有发现。2001年南方各省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南美白对虾养殖热潮,该病目前已在广东、广西、海南等省区沿海海水养殖的南美白对虾中大面积爆发。该病的爆发有以下规律:

  1.通常在气温剧变后1—2天,特别是水温升至28℃以后易发病;

  2.发病对虾规格在6—9cm;

  3.发病对虾养殖时间约在30—60天;

  4.发病虾池水色浓,透明度低,仅在20cm以内,pH值高于9.0,氨氮含量则在0.5ppm以上。

  二、传播途径及危害情况

  桃拉病毒病主要传播途径是水平传播。大部分虾池在进水换水后发现对虾染病。同一养殖区内小规格对虾未见发病,抽地下水封闭养殖的虾池也未见发病,用海水放苗后,以淡水作为养殖水源的虾池未见发病。对虾发病后,病程极短,发病迅速,死亡率高。一般发病虾池自发现病虾至对虾拒食人工饲料仅仅是5—7天时间,10天左右大部分对虾死亡。部分虾池采取积极消毒措施后转为慢性病,逐日死亡,至养成收获时成活率一般不超过20%。

  三、症状

  南美白对虾感染桃拉病毒病后主要症状为:

  1.肝胰脏肿大,变白;

  2.红须、红尾,体色变茶红色,镜检发现红色素细胞扩散变红;

  3.病虾不吃食或少量吃食,在水面缓慢游动,捞离水后死亡。染病初期大部分病虾靠边死亡;

  4.部分病虾甲壳与肌肉容易分离,头胸甲有白斑;

  5.大部分病虾肠道发红,并且肿脓,镜检肠壁压片后会发现红色素细胞脏扩张;

  6.久病不愈的病虾甲壳上有不规则的黑斑。

  四、预防措施

  1.调整虾池水质平衡及稳定,pH维持在8.0—8.8,氨氮0.5ppm以下,透明度维持在30—60cm。

  2.每10—15天(特别是在进水换水后)应及时用溴氯海因0.5ppm或二溴海因0.2ppm全池泼洒消毒池水,通常在养殖30天后,即采用二溴海因0.3ppm全池泼洒,次日早上采用季铵盐络合碘0.4ppm全池泼洒消毒。

  3.在饲料中添加适当的添加剂,其分别为复合维生素2‰、免疫多糖2‰、人参皂甙(EZO)1‰、鱼油2%。

  五、治疗措施

  1.采用有益微生物及物理、化学的方法有效调整虾池水质至正常水平;

  2.采用从多种中草药中提取的复合抗病毒护肝药物“白虾红体消”拌入饲料投喂,每次的添加量为1.5%—2.0%,每天投喂2次,连用3天即可;

  3.在水体消毒的同时,采用二溴海因0.4ppm全池泼洒,次日早上接着用季铵盐络合碘0.6ppm全池泼洒消毒1次即可;

  4.注意事项:

  (1)用于拌药的饲料足量,保证每尾病虾都能摄入足量的药饵;

  (2)在7天内不换水,可适量添加淡水;

  (3)若虾池水色过浓,pH值过高时,则外用药物须全部采用二溴海因0.3ppm消毒池水。

  六、实践治疗效果

  采取以上的治疗措施后,南美白对虾爆发性红体病发生可以得到控制,大规模减少死亡率,仅有少量死亡(大部分为不吃食的重症软壳体)。通常在用药3天后,红体虾的数量逐渐减少,7天后基本稳定没有死虾。

  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危害大,死亡率高,严重阻碍了南美白对虾养殖的健康发展。我们经过近一年时间的室内试验及生产性扩大试验,探索到该病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方法,并在广西的北海市、钦州市及防城市等地区成功治疗发病池塘面积近5000亩,为养殖业者挽回了一定的经济损失。随着防治方法的不断完善,必将对南美白对虾桃拉病毒病(TSV)的控制起到明显的作用。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