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

2025-1-2 12:1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6| 评论: 0

摘要: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方法同家鱼苗种培育。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时,将卵黄囊消失后2~3天的鱼苗 ...

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池面积以1~2亩为宜。鱼苗下池前10~15天用生石灰、漂白粉、茶饼等对鱼池进行消毒,然后用猪、牛、人粪将水质培肥,方法同家鱼苗种培育。待水中出现大量浮游动物时,将卵黄囊消失后2~3天的鱼苗放入肥水池中。

苗种培育宜采用二级饲养法。一级饲养是将2厘米左右的鱼苗养到10厘米左右;二级饲养是将10厘米左右的鱼种养成30~50克左右的大规格鱼种。一级饲养亩放2.5~3万尾左右,二级饲养亩放量为7000~8000尾左右,斑点叉尾鮰在苗种阶段不宜采用我国培养家鱼苗种的“稀养速成法”,因为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喜集群觅食,放养过稀不仅水体得不到充分利用,也不利于训练鱼种的集群摄食能力,降低饲料利用率及鱼苗成活率。苗种培育一般以单养为主,或在鱼苗下池后15天左右每亩搭配规格为4cm的鲢400~600尾,以维持良好的水质。

斑点叉尾鮰在4.5cm以下时偏重摄食浮游动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摇蚊幼虫及无节幼体。故可采用我国传统的肥水下塘方法进行苗种培育。4.5cm后开始转入以人工饲料为主。10cm到成鱼阶段摄食人工饲料及个体较大的生物,如水、陆生昆虫,大型浮游动物,水蚯蚓,甲壳动物,有机碎屑等。刚下塘的鱼苗4~5天可不喂食,或少量投喂混合饲料。4.5cm以后可将粉状配合饲料用水搅拌成团球状投喂,苗种长到6~7厘米时投喂粒径为1.5~2毫米的破碎了的配合饲料。鱼种生长到12cm左右时可使用直径为3.5mm的颗粒饲料。饲料的参考配方为:鱼粉15%、豆饼35%、三等粉30%、玉米粉10%、米糠10%。水温在15~32℃时每天上、下午各投饲一次,投饲量约为鱼体重的3~5%,水温降至13℃以下每天投喂一次,投喂量占鱼体重的1%。冬季每周喂1~2次。根据斑点叉尾鮰群体摄食的习性,投饲宜集中,将饲料直接投喂到鱼池中,投喂范围约占鱼池面积的10%。苗种培育池应定期加注新水防止水质恶化。

苗种培育阶段常见的鱼病有小瓜虫病、孢子虫病、水霉病。对小瓜虫病,可用20~25ppm的孔雀石绿浸洗病鱼10~20分钟,隔天再洗一次。对孢子虫病主要是预防,放鱼前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杀灭藏在泥土中的粘孢子虫。水霉病的予防可在放鱼苗时用3%的食盐溶液洗澡3~5分钟,效果极佳。对已患水霉病的病鱼,用25ppm的孔雀石绿洗澡15分钟,效果很好。

鱼苗经过120天左右的二级饲养,10月底规格可达到30~50克,亩产250公斤,成活率90~98%,饵料系数1.4~1.6。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