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沿海养殖牡蛎的种苗主要来源于采集天然苗。近几年随着牡蛎养殖的迅猛发展,市场对牡蛎种苗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大大刺激了蚝农采苗的积极性。但是,许多蚝农采苗时,盲目地往海里投入大量的附着器,不但效益不高,而且破坏采苗场的环境。因此,为了提高牡蛎的采苗技术,特编此文稿,以供参考。 一、附着基的制作 附着基是牡蛎苗附着生长之基物。它的质量优劣,不但直接影响种苗采集时的附着效果,而且决定着牡蛎将来能否长期固着在附着基上生长。为了提高牡蛎苗的附着效果,附着基应用水泥制作,水泥、沙(中沙)的比例为1∶2.5,并用淡水拌匀。为了保证附着基既有足够的横向抗击强度,又能增大附着基的表面积,附着基应改制成55cm×6cm×5cm的长方体形状,附着基的长度可根据养殖户的需要适当增减。为了增加砼制附着基的韧性,制作时应在其中心埋一支约50cm×1cm×0.7cm的竹条。水泥浆制作的附着基要经过15d的阴干(期间要经常在附着基上泼洒淡水)后,方可移动。附着基投入采苗前,最好能放在流动的水中浸泡5d,以便降解附着基表面的有害物质,但注意避免其表面粘附浮泥和藤壶等有害生物。 二、采苗场地的选择 我国沿海有许多牡蛎苗采集的天然场所,最著名的是被誉为“中国大蚝之乡”的广西钦州湾。钦州湾是一个具有河水注入的海湾,水环境非常适合牡蛎的繁殖和生长。然而,要在一个天然的采苗海区采集大量、优质的牡蛎苗,还需对采集场地进行严格的筛选。 优良采苗场的条件: 1、处于潮间带的中、下游; 2、场内海水流速平缓; 3、滩涂底质为泥沙底; 4、海滩面较为平坦; 5、场内风浪较平静。 三、采苗预报的建立 准确地预测采苗海区的牡蛎苗数量的变化是牡蛎苗采集的关键环节。盲目投放附着基,不但采集不到种苗,反而使附着基附满浮泥和藤壶等有害生物。因此,为了使采苗工作有的放矢地进行,应建立牡蛎采苗预报。 建立采苗预报,必须了解和掌握如下规律和数据: 1了解本海区牡蛎繁殖规律 受采苗海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当地的气候和水文变化的影响,各个海区的牡蛎繁殖情况各不相同,但同一海区的牡蛎繁殖却出现规律性的变化,即牡蛎繁殖高峰期出现的时间较稳定。因此,可根据这一规律性的变化预测当年牡蛎繁殖高峰期出现的大概时间。如钦州湾牡蛎繁殖的高峰期一般出现在每年清明后,即农历4~6月。 2了解牡蛎繁殖的水环境 影响牡蛎繁殖的最主要因子是水温和盐度。牡蛎繁殖最适宜的水温是27℃~30℃,盐度7‰~20‰。因此,可根据清明前该海区降雨、河水注入情况和气候变化等因子,预测牡蛎繁殖高峰期提前抑或延后。一般地,盐度较高的海区,春天气温较暖,降雨量较大,牡蛎繁殖高峰期将提前。否则,相反。 3掌握牡蛎浮游幼体出现汛期的规律 由于各个海区地理的位置不同,采苗场水体盐度的变化各有差异。因此,牡蛎浮游幼体出现汛期的时间也不相同。牡蛎繁殖高峰期前,盐度较高的采苗场,牡蛎浮游幼体形成汛期一般出现在小潮期较多,故投放附着基应在小潮期间。若牡蛎繁殖高峰期前,采苗场的盐度较低,则这类采苗场的牡蛎浮游幼体形成汛期一般出现在大潮期间较多,故投放附着基应在大潮期间。 4掌握牡蛎浮游幼体数量变化和生长状况 投放附着基前,每天都必须对牡蛎浮游幼体数量变动及其变态状况进行监测,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浮游幼体出现汛期的具体时间。当涨潮达到当日最高潮位时,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在采苗场内抽取不同点位和不同水层的水样,检查水样中单位体积牡蛎幼体和其他有害生物(如藤壶幼体)的数量、牡蛎幼体的变态情况及其各形态幼体所占的比例等。若每立方米水体中牡蛎浮游幼体数量超过200个,有“眼点”的牡蛎幼体高于25%,单位体积牡蛎幼体数量及有“眼点”的幼体所占的比例都有上升趋势,且藤壶幼体较少,则表明可投放附着基采苗。 根据上述的四项内容,并结合当前天气、海况等因素,便可对本期和下一期牡蛎浮游幼体出现的数量和附着情况作出预测,从而确定采苗的具体时间。 四、附着基的布设及采苗后的管理 根据牡蛎采苗测报,要及时投放附着基采苗。为了利于牡蛎幼体附着,应将附着基互相斜靠成圆锥形,每垛约20支,避免互相叠压。每相邻的三垛附着基最好摆设成“品”字形,垛与垛的距离约2m,以便海水畅通。 附着基投放采苗后,应加强管理。每天退潮后,应对采苗场进行巡视,检查附着基上附着的牡蛎稚贝数量及生长状况;发现倒伏的附着基应及时扶起。若附着基上没附着有牡蛎幼体,而是附满浮泥或藤壶等有害生物,应及时用高压水枪喷刷附着基,以便下期牡蛎幼体顺利附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