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轮养体制 提高养鱼产量

2024-12-27 13:36|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24| 评论: 0

摘要: 现行的鱼类饲养体制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放捕体制,即在鱼种放养季节,将各个混养品种一次性投放入塘,饲养1年~3年后,又一次性起捕上市。这种体制适合于生产水平低、鱼种来源困难、饲料欠缺的地区,目前农村尤其是 ...
现行的鱼类饲养体制有两种:一种是一次性放捕体制,即在鱼种放养季节,将各个混养品种一次性投放入塘,饲养1年~3年后,又一次性起捕上市。这种体制适合于生产水平低、鱼种来源困难、饲料欠缺的地区,目前农村尤其是山区基本上还沿袭这一体制。另一种是新的轮养体制.该体制的优点是充分利用水体,调整池塘载鱼量,既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减轻浮头,提高产量,又可均衡供应市场,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轮养体制主要有如下两种形式:

  一、轮捕轮放

  实行轮捕轮放的关键是鱼种问题首先要求鱼种规格大,只有放养大鱼种,才能在饲养中期(6月~-7月)就有已达商品规格的食用鱼可供起捕;其次要求鱼种的规格齐,数量足,而且相同鱼种同一规格要求大小均匀,相同鱼种不同规格的差距要大,也就是通常说的“有大、中、小三个档次”的鱼种,否则会给捕捞选鱼增添麻烦。

  1.一次放足、分批捕捞,捕大留小在投放鱼种时有计划地一次放足不同种类、不同规格的鱼种,一年中分多批轮捕,利用鱼类大规格鱼种争食强、长得快,小规格鱼种争食差、长得慢的特点,捕大留小。当然,也可放养同一规格的鱼种,利用其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产生的个体差异,捕大留小。

  2.分次放养,分批捕捞,捕大补小即鱼种不是一次投放,而是每捕捞一次,同时补放相当于捕出鱼类数量的鱼种,这种方法比前者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但必须具备贮存鱼种的能力。补放进去的鱼种,或养成食用鱼,或养成大规格鱼种供下年放养。例如以养鲑、鳙为主的池塘,全年轮捕3次~5次,从5月下旬即开始轮捕,每隔30天左右捕1次。轮捕后补放鲢、鳙鱼种,前期补放隔年鱼种,后期补放当年培育的10厘米鱼种;实际上这种轮捕轮放的方法,只要饵料充分,并有足够的鱼种供应,达到了起捕标准即可,随时进行捕捞,并随捕随放,以充分发挥水体空间的作用:至于轮捕轮放的时间和次数,要根据养鱼者的具体条件和放养计划来确定,放养规格大而档次多的,均应适当早捕和多捕。轮捕轮放的对象,主要是鲍、鳙及少量的草鱼和团头鲂。

  轮捕轮放一般都在夏、秋进行,水温较高,鱼类活动能力较强,因此捕鱼时间应选择在比较凉爽的晴好天气,鱼不浮头或只有轻微浮头的清晨进行。这样既可将鲜鱼及时供应早市,确保质优价高,又能将留塘鱼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要坚持天气闷热雷雨前不捕,鱼严重浮头时不捕、无注水水源不捕、销售市场不畅时不捕。捕鱼的前一天,应减少30%左右的投饲量,并捞净池中的草渣杂物,以免因池鱼饱食、忍受不长时间的密集,或杂物多影响拉网操作.当网将鱼围拢后,应以最快的速度先把未达标准的鱼拣回池中,再将起捕对象装筐起运。如果鱼池较大(5亩以上),每次轮捕时可拦腰下网。这次插捕这半池,下次再插捕另半池。这样做,对留塘鱼的影响就更小、由于网捕后搅动丁底泥,池水浑浊,有机物耗氧量上升,可能引起池水缺氧、从而导致鱼浮头,故在捕后要立即加注大量新水或开动增氧机增氧。

  二、多级轮养

  根据鱼种规格的大小及食用鱼的不同饲育阶段,将鱼池人为地分成鱼苗池、鱼种池和食用鱼池等几级,当食用鱼池的鱼一次性出池后,其他各级池里的鱼依次筛出大的转塘升级。采用定期拉网分池,逐步稀疏的方法不断调整载鱼量,这样做不致由于高贮量抑制池鱼的生长,也个像累捕时易伤鱼,操作简便、这一形式非常适合城镇近郊养鱼采用。

  1.合理混养,突出草鱼多级轮养同样是建立在混养的基础上。近年来,围绕着节粮型渔业的开发,根据草鱼增产潜力大,经济价值较高的特点,提倡主攻草鱼,以此作为夺取池塘高产的突破口。

  2.及时分池,控制密度这是多级轮养增产增收的技术核心;以草鱼为主,各级池塘草鱼放养情况为:第一级(鱼苗池),放养水花鱼苗15万尾/亩,饲养25天规格达3厘米;第二级(鱼种池),放养3厘米规格的鱼种0.8万尾/亩~1万尾/亩,饲养40天规格达7厘米;第三级(大鱼种池),放养7厘米规格的鱼种1000尾/亩~1500尾/亩,饲养40天规格达15厘米;第四级(半大鱼塘),放养1.5厘米规格的大鱼种250尾/亩~350尾/亩,饲养100天规格达250克~500克;第五级(食用鱼塘),放养250克~500克的半大鱼100尾~150尾,饲养130天~150天规格达0.75千克~1.5千克。食用鱼塘各种鱼控制重量为:前期最低放养量(千克/亩)为草鱼25~50、链鱼30~40、鳙鱼5~10、鲤鱼5~10、白鲫9~12;后期最高载鱼量(千克/亩)为草鱼100~150、鲢鱼70~90、鳙鱼15~30、鲤鱼20~40、白鲫80~100。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