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的管理工作

2024-12-23 14:22|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83| 评论: 0

摘要: 一、水库的消毒工作  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池塘环境是否清洁,直接影响到鱼虾等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故清塘消毒是水产养殖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须高度重视。  1、生石 ...
一、水库的消毒工作

  池塘是水产养殖动物栖息的场所,也是病原体滋生的场所。池塘环境是否清洁,直接影响到鱼虾等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故清塘消毒是水产养殖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须高度重视。

  1、生石灰清塘:在鱼虾池修整后,选择晴天进行生石灰清塘,每亩用生石灰50~100公斤,将干粉均匀干撒到塘底或池底及塘基上,再放入4~6厘米清水,次日用长柄耙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发挥生石灰的杀毒作用。

    有些鱼虾池塘,若清塘清池前无法排水,或原池水排出后又无法补入新水,可以进行带水清塘。每亩水面(1米水深)可用120~150公斤生石灰,装入小艇,加水后变成石灰浆,趁热全塘泼撒。

   2、茶籽饼清塘:茶籽饼是广东、广西和湖南等地渔农普遍使用的清塘药剂。使用时,先将茶饼捣碎,在桶中用热水浸泡过夜后即可使用,一般每亩用40~50公斤(1米水深),浸泡好的茶籽饼加入大量池水后,全池均匀泼洒。最好选择气温高的晴天使用,效果更佳。茶籽饼有施肥作用,但防病效果不如生石灰好。因此,施用茶籽饼后,再用鱼用强力消毒剂或强氯精等消毒药,按每苗水面(1米水深)用0.5~1公斤的剂量,溶于水后,全池泼洒,以杀灭病毒、细菌。

   3、漂白粉、强氯精、鱼用强力消毒剂清塘:漂白粉、强氯精、鱼用强力消毒剂等均为含氯消毒剂,具有高效、快速、杀菌力强等特点。但漂白粉欠稳定,现生产上趋向于用较稳定的强氯精和鱼用强力消毒剂。

   漂白粉一般按每亩平均水深1米用量为13.5~20.0公斤施用,将其溶化后全池均匀泼洒。

   强氯精和鱼用强力消毒剂,带水清塘一般每亩(1米水深)用1~2公斤施用,溶水后全池泼洒。

   用以上方法进行清塘消毒后7天,将池塘水放至所要求的水位,然后按每亩水面(1米水深)用晶体敌百虫500克用量,溶于水后全池泼洒,以杀灭水中的寄生虫;3天后,用二氧化氯消毒水体,一般每亩(1米水深)用甲、乙各1瓶(500毫升)按使用说明配好后全池泼洒,2~3天后,等水色转为嫩绿时可放用鱼苗、虾苗。

  二、水库的放养

  经济鱼类放养

  1.放养种类的选定。我国大多数水库中浮游生物数量多,因此,鲢鳙鱼是主要的养殖对象,为了充分利用其它饵料资源,还可放养以食底栖动物为主的杂食性鲤、鲫和草食性的草鱼、鳊鲂等。

  2.放养鱼种的规格和质量。投放水库中的鱼种,如果规格小,入库后常密集成团游泳,难以吃到饵料,觅食能力差,生长也缓慢,同时它们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差,易被凶猛鱼类捕食,使成活率低,回捕率不高,直接影响水库的鱼产力,反之,投放鱼种的规格大些,上述情况将会明显的改变,而且放养规格大的生长速度快,但另一方面鱼种规格越大,所需生产成本越高,因此各地可根据自己的条件,水库大小、凶猛鱼类的危害程度,作适当规定。我国目前对鱼种规格的要求一般是:鲢鳙11.5~13.2cm,草鱼13.2~14.8cm,鲤、鲂鱼6.6~8.3cm。投放水库的鱼种要求规格整齐,游动活泼、体质健壮、无病无伤。

  3.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大中型水库因面积大、水深、库容大、鱼类的生态条件极为复杂而且又很难控制,主要依靠库内天然饵料进行粗养,放养密度和搭配比例主要根据水库的营养类型决定。富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110~140尾,其中鲢鱼占35~40%,鳙鱼占50~55%,草、鲤、鳊等可占5~15%;一般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养80~110尾,其中鲢鱼占30~35%,鳙占55~60%,草、鲤、鳊等可占5~15%;贫营养型水库,每亩可放50~80尾,其中鲢鱼占25~30%,鳙鱼占60~65%、草鲤、鳊等可占5~15%。对小型水库,因其面积小、养鱼管理比较方便,水不深、有利于饵料生物的繁殖和鱼类的生长,凶猛鱼类数量少,易于清除,从事养鱼生产可分为“稀放粗养”和“密放精养”两种方式。“稀放粗养”方式一般每亩放养13~14cm的鱼种80~100尾,其中鲢鱼占40%,鳙占50%,草鱼占4%,鲤、编鱼各占3%左右。“密放精养”式的小型水库,养殖品种、数量、搭配比例均应根据饵料、肥料的多寡,库水的营养状况以及生产者的管理能力来决定,一般主养鲢鳙鱼,适当搭配其它鱼类,每年每亩放养13~14cm的鱼种300~400尾,其中鲢占50%,鳙占30%,草鱼占10%,鲤鱼、鳊鱼各占5%。

  三、水库养鱼周期的确定

  从鱼种投入水库养殖时起,至捕捞起水经历的时间叫水库养鱼周期。由于各水库的自然条件不一,如面积的大小,水肥瘦的不同,鱼的生长速度也不尽一致,为了使投放的鱼种在养殖周期内达到商品规格,每个水库应当确定合理的养鱼周期。一般较大型水库,养鱼周期应长些,适于采用3~4年,中小型水库多数较肥,凶猛鱼类容易控制,入库鱼种成活率高,鱼生长快,在库中养殖1~2年,达到商品规格后即可捕捞起水,这样可以加快水库的使用周期,提高经济效益。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