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角度分析对虾发病率高的原因

2024-12-22 13:48|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3| 评论: 0

摘要: 早年养草虾、基围虾、斑节虾、白虾很简单,怎么养都会有收成。然而,最近10年来,因虾池的容养空间不足而衍生病菌,再就是病毒,原本仅有一种,可几年时间又出现了好几种,所以,现在是对虾难养。对虾难养表现在无论 ...

早年养草虾、基围虾、斑节虾、白虾很简单,怎么养都会有收成。然而,最近10年来,因虾池的容养空间不足而衍生病菌,再就是病毒,原本仅有一种,可几年时间又出现了好几种,所以,现在是对虾难养。对虾难养表现在无论用什么样的养虾新技术,或是用活菌、微生态剂养虾,只要用旧池养虾,虾发病率即会达到50%—90%。本文将对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现有养虾观念存在问题

现有的养虾技术是先养水,再放苗,然后是调节虾池水质,用药预防与治疗,池虾收成。其中养水和调节水质的方法很多,诸如生态循环法,水的零交换法,放活菌与微生态剂,放石灰以及生物的,化学的,物理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新虾池是有效的。当新虾池养过3年虾后,若再放苗养虾,它的发病率就会高达50%—90%以上。

近几年来,广东养虾技术不断创新,新技术、新成果不断推广应用,诸如生态循环养虾,水的零交换养虾,高位池防渗养虾,布膜养虾,还有正时兴的大棚养虾。这些养虾技术促进了养虾产业的发展,它们的共同点是养水与调节水质,所用的物品也就是活菌,益生菌,微生态剂等。因此可见,这些技术的基本特点还是依照养鱼的技术模式来研发的养虾技术,所以,这些技术就是在新虾池应用会取得很好效果,3—5年后因虾池容养不足再用这些技术养虾,那么池虾一定会发病,且发病率高。

再说投放微生态剂原为是为了清除池中氮、硫养源,改善水质。殊不知,这些微生态剂在改善水质的同时,也促使池水转为共同养源。因此池底容养空间就会消失,对虾因容养空间不足而产生疾病。所以,对虾现在的发病率达到50%—90%,晚茬养虾发病率更高。养虾业界传统的养殖方法根深蒂固,业界始终将鱼虾养殖混为一谈,理由不外乎鱼虾同是水中生物,一样是靠藻相维持生命与成长。殊不知,池中自然生物藻相不同于人工养水的方式,这是因为池中所含元素不同,食物链不同,生物链不同。这些链体不是人工养水所能制造出来的,哪一种藻相孕育哪一种生物是固定的,所以藻相既能养虾,也能养鱼。但对虾的藻相不是人工制造出来的,而是池中生物链演生出来的。因此,要改变养虾现有的观念,退化现有的养虾思维,不要把虾当成鱼来养。因为虾需要脱壳才能长大,鱼却不需要脱壳就能长大。

再说,若虾经检测后发现病菌还可治疗,那么,今天的虾就会跟鱼一样好养。养虾用药真的养得起来吗于养虾用鱼类养殖模式所创新的技术真的养得起来吗?养虾投放微生态剂真的养得起来吗?养虾用旧高位池真的能养成功吗?养虾改用大棚也真的养得起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然为什么新池养了3年虾后,虾就养不起来。现在虾农应用了创新的养虾技术,创新的养虾技术新成果,用了投放微生态剂养水与改善水质的养虾技术,可是对虾照样死亡。

微生态剂原本是一种很有用的科技产品,它能降解氨氮,消除亚硝酸盐,但问题出在用微生态剂改善水质之处,可谓成败在此一举。因为养水不仅能营造良好水生态环境,却又同时养了池虾水生物,,这样就使池水转为共同养源,所以,这时微生态不仅没有给池水带来益处,反而促使池底容养空间不足导致对虾生病。只有先做水,使池水衍化为非共同养源然后再放微生态剂来维护藻相,这样就会使对虾养殖有永久的好收成。

养虾发病的生态因素

1、养虾先养水的生态环境因素

虾池藻相养不起来就放肥水灵,这在养虾业界似乎视为常态。放完肥水灵后就等藻相起来,再放苗入池。一般是放肥水灵后15天开始下苗,或等20天以上。等的时间越久,放苗的存活率就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藻相越绿、越好。我所疑问的是等那么久放苗,池底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应该是肯定的,不然池底怎么会长出一层薄薄的青苔。在这种条件下,虾长得快是要付出代价。所以,这种养水是不对的。

此种养虾方法有时靠运气可能有收成,但运气总不会常常伴随业者,因此,用肥水灵养水不是养水中生物链,而是养鱼。冲洗是想把残留于池底的氮、硫养源冲洗掉,但事先为了藻相又要放肥水灵,因此,冲洗池底的作业就成为多余的。

再说放苗前藻相越绿,池虾虽然长得快,但绿藻是共同养源,很容易使池虾遭受病菌毒的感染。养水时间太长除了容易长出其它生态外,池底会长出青苔,泥土中有青苔会减少土壤的容养空间,所以,对虾养殖过程中用肥水灵是不可取的。青苔也称为土皮,有虾苗入池,不要处理土皮,而是要养土皮,因为土皮也是一种养源,它会衍化。有土皮的池可以不喂饵料,但前提是虾池作水时已将磷转为磷酸根,再用生物科技的列菌将氮硫养源转换为适虾成长所需非共同养源。如此一来,等一个月后虾苗入池也会有好收成。池底有超量的氮,硫泥土一定是黑色,当然也会发臭。即使收虾后晒池也无济于事。因为虾池进水后氮、硫养源所供给的养源就会衍生出常态性的单位蛋白,既然是常态性单位蛋白,池中的生物链也一定是常态,这种水不可养虾。

虾池有小鱼不可放茶柏,因为茶柏是高单位的植物蛋白,它会使藻相变绿产生丝藻,变绿后水质就是共同养源,就会减少容养空间,只要一下大雨或起南风或气压不正常,对虾就会出问题,也就是发病。

2、丝藻对虾类的危害

虾池的丝藻对池虾危害最大,丝藻与重金属有关系,但不能混为一谈。虾发生疾病重金属是因素之一,但丝藻也是其中一项。水污染来自磷过剩,可是水中又不能没有磷,否则就没有水中植物,生物链就会再改变。但太多的磷又会使水中植物生长,抢去水中养源,池水就会缺少浮游生物,虾苗入池后生长缓慢甚至死亡;也会造成PH值过高,虾脱壳就不正常。

丝藻或水中植物白天吐氧,但夜间会吸氧,造成夜间溶氧不足,对虾会因缺氧触岸浮头。当水中丝藻旺盛后,池中养源会被丝藻强力吸收,造成水中氨基酸不足水质转涩,对虾无法生存。丝藻存在,对虾就会食丝藻、此时水中磷会大增,造成对虾磷中毒死亡。丝藻要用可罗而不是灭藻净,可罗就是断绝丝藻滋长,让池底表层空间加大,让对虾在无泛氧化的环境中生长。可罗视水中植物多少而确定用量。一般旧虾池每亩用15—20公斤全池泼洒。若虾苗入池后,每亩只能用可罗0.6—1.5公斤,并且要隔7天使用。每亩用量达3-4公斤时还要用菲净来完结重金属。

3、虾池中重金属是虾生病的因素

虾池有重金属的存在,氮、硫就不易有衍化的空间,这是相生相克的效应。因氮、硫去除不易,所以,它的处理是用生态修复衍化的方法去除。

池虾养到每公斤100尾就出问题,这是虾池中重金属超量。重金属超量用可罗10PPm处理,切记不要使池水的PH值降至7.8以下,否则无毒的重金属会转价变成有毒、虾就会中毒死亡,在重金属的虾池,要用菲净配套使用处理,但需要控制PH值,不要使,它突然下降。

对虾发病是氨转蛋白出了问题

对虾生病好象是抗体不足,其实是因单位蛋白供给系统出了问题,也就是残留或屯积于池的氮、硫养源被氨分解后产生的氨基酸出现问题,这就是说单位蛋白出了问题。因为抗体

就是氨基酸,就是单位蛋白。池虾依重生存环境,因为对虾脱壳时抵抗力最弱,如果此时,池中有病原体存在,虾脱壳时就被感染,所以说对虾生病的根是虾池中的泥土与水质中屯积的蛋白,入水后的氨腐败让虾原有的蛋白转为单位蛋白时出了问题,这是因为此时的池水几乎全部是共同养源。此时要注意的不是池虾生病如何用药,应该专注水中蛋白的转换,此项作业在作水时就要注意。此蛋白需要藉助池中食物链与生物链的衍化才会有实质的作用。因为生物链演生出的适虾生长所需的藻相就是完全性单位,就是单位蛋白。

对虾养殖着重藻相的衍化与维护

藻相是水中生物存活与生长的基础,也是关键所在。无论是淡水鱼类或是海水虾都离不开水中藻相,对生物而言藻相都是完全性蛋白,缺少完全性蛋白的水中生物会重新演化细胞排列,于演化过程中途会暂时减少该生物原有的生理功能,直到适应新的生物链。对虾之所以发生疾病,源自于环境改变,促使它所需自然抗体蛋白锐减,也就是缺乏对虾生长所需自然抗体蛋白。因此,要想对虾养殖长久获利就是让对虾不缺乏完全性蛋白,即对虾成长过程中不缺乏适虾的藻相。这就是对虾养殖要让虾与共同养源、容养空间互动。那么怎样让虾池衍化出适虾生长所需的藻相呢于这就要借助元素与生物科技的列菌衍化,也就是让虾不缺乏元素,藻相不断层及维护好池水。养虾业界要知道藻相的衍化来自食物链与生物链,藻相的维护就是让元素与生物科技的列菌衍化后,使池水转为非共同养源再促使池底容养空间增大。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