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口鲶杂交种的繁育与养殖

2024-12-22 13:2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70| 评论: 0

摘要:  (一)大口鲶杂交育种  亲鱼主要选择长江大口鲶为父本和珠江鲶鱼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长江大口鲶在池塘培育经2~3年成熟,3龄鱼体重5~10kg,珠江鲶鱼2年成熟,体重0.4~0.8kg。雄性大口鲶成熟时轻压腹部有少量精液流出; ...

 (一)大口鲶杂交育种

  亲鱼主要选择长江大口鲶为父本和珠江鲶鱼为母本进行种间杂交。长江大口鲶在池塘培育经2~3年成熟,3龄鱼体重5~10kg,珠江鲶鱼2年成熟,体重0.4~0.8kg。雄性大口鲶成熟时轻压腹部有少量精液流出;雌性鲶鱼腹部稍膨胀、柔软。人工催情时采用特制的鲶鱼激素进行催产。分两次注射,每次相隔6小时。注射头针为中午12时,剂量雌鲶鱼每公斤2000~2200IU,第二针在下午6时,药量为1000~2000IU。大口鲶雄鱼减半,催产季节一般在2~3月份开始,4~5月份为盛期。最适水温为23~27℃,28℃以上效果较差。效应时间一般为注射第二针后10~12h。产卵时用人工授精方法,先将鲶鱼卵子挤在干净盆内,然后挤出大口鲶精液与卵子混和,若鲶鱼产卵数量多,大口鲶的精液数量不充足时,就将大口鲶雄鱼腹部切开适当伤口,取出精巢放在7%生理盐水内切成小块,轻轻搅拌混和,使精巢内更多的精子溶在生理盐水中,然后迅速倒进卵子内授精。大口鲶雄鱼精巢被取出后,迅速用碘酒消毒腹部切开伤口,用尼龙线缝好后,小心地放回池塘中。由于大口鲶生命力旺盛,腹部伤口经过一个多月后使愈合,翌年精巢重新发育亦可继续使用。但是注意在切除精巢时要留下精巢的神经血管部份,这是精巢今后重新发育的根本保证。人工授精后,受精卵即进行孵化,孵化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将受精卵粘附在水浮莲或凤眼篮的根上孵化。首先,将采集的水浮莲和凤眼篮的叶子大部分剪除,把附在根部的泥沙污物清洗干净,然后将大口鲶杂种的受精卵均匀粘附在根系上,再将一束束粘有大量受精卵的水浮莲根系放在孵化盘中用微流水增氧孵化。第二种是用尼龙线织成的网,大小为3m×5m。将刚受精的卵子均匀地粘附在网格上面,然后慢慢地沉在水泥池底部用微流水增氧孵化。在水温23~27℃下,经30~32h,受精卵即可孵化。仔鱼孵化后,要清洗卵壳及各种杂物,仔鱼孵化后2~3天长出鳔点并且开始摄食后,即可将仔鱼放养在水泥池中培育。水泥池大小为8×2.5m,水深30cm,水泥池放苗前要彻底清洁消毒,消除青苔杂物,然后放入无污染河水或井水,若用自来水作水源,放养前要曝氧,清除水中氯气,每个水泥池放养鱼苗量3~4万尾,每天投喂轮虫、水蚤及丝蚯蚓等活饵料。在水温27~30℃下,仔鱼经15天培育后,体长可达3cm。此时,杂交鱼苗可移到鱼苗培育池继续培育。每亩池塘放养3cm杂交鱼苗2500~3000尾,每天投喂人工饲料,其配制方法是:先将冰鲜杂鱼捣碎成鱼浆,每100kg冰鲜鱼浆加入鳗鱼饲料3kg,再加入鱼粉5kg均匀混和,每天投喂3~4次。此外,还可用70%冰鲜鱼浆,加入20%打碎的福寿螺肉,再加入10%的黄豆粉或玉米粉均匀混和即可。在华南地区夏季水温较高的条件下,杂交鱼苗摄食旺盛,生长迅速,经在池塘培育两周后鱼苗体长可长到7~8cm。此时,可移到成鱼池养殖。

  (二)大口鲶交种的成鱼养殖

  珠江三角洲大口鲶杂交成鱼养殖基本上采用单养方法,池塘除放养少量的鲢鳙鱼作为控制浮游生物繁殖以外,均不放入其他鱼类混养,每亩成鱼池放养7~8cm大口鲶杂交苗1200~1500尾。投喂饲料全部用切碎的冰鲜杂鱼,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最初按鱼总重量的7~8%,以后,随着鱼类的成长,下降至5%。在广东夏季水温(28~32℃)的条件下,养殖55~60天后,每尾平均体重0.4~0.5kg,最大每尾0.6~0.8kg,已达商品鱼上市规格。此时若不收获,一直养到年底,平均每尾体重3.5~4.0kg,最大可达6~6.5kg。成鱼养殖的饲料系数为2.8~3.0。按每年池塘养殖大口鲶杂交种两造计算,年亩产约1500kg,目前市场价格每kg为12~15元,则每亩池塘大口鲶杂交种产值为1.8~2.25万元,扣除塘租饲料鱼种等成本费用,每亩获利6000~10500元,今后市场价格若不再下降,养殖大口鲶杂交种对广大养殖户来说,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存在问题

  当前影响大口鲶杂交育种主要存在着水质污染问题。大口鲶杂交不育,因此,每年需要通过鱼苗繁殖杂交育种。近年来,珠江三角洲池塘地区随着经济的飞跃发展,中外合资和乡镇工厂企业日益增加,诸如电镀、化工纺织印染等行业向江河排放未经处理的工业水数量与日俱增,使作为鱼苗繁殖水源的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对淡水鱼类的繁育与养殖业构成严重的威胁,由于大口鲶和鲶鱼均来自江河,在繁殖过程中,胚胎和仔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对环境污染也较敏感,在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往往出现因水质欠佳而出现大量夭折死亡。近年笔者在中山市某些鱼苗繁殖场考察,发现大口鲶杂交种在仔鱼培育至3cm规格过程中,出现仔鱼食欲不振,离群独游,体色黝黑,最后大量死亡,经镜检并无发现有任何寄生虫及其他病变,水中pH值偏低。中山市小榄镇绩东二特种水产繁殖场是珠江三角洲开展大口鲶杂交育种成绩较显著的水产繁殖场之一。从1993年开展大口鲶杂交育种取得成功后,1994年年产大口鲶杂交苗300~400万尾;1995~1996年两年年产上升到1000多万尾;1997年由于水质严重恶化,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现杂交鱼苗在体长1.5~2.0cm时大量死亡,尽管在1998年采用各种改善措施,年产量亦只有200多万尾,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当前珠江三角洲水质污染问题还有待环保和工业部门的重视和努力,才能得到彻底改善。这个过程还需假以时日,要有一个较长时间才能达到。但是,作为水产繁殖场在目前水质污染如此严重的情况下,要采取切实措施竭力摆脱当前的困境,寻求出路。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水质恶化不仅影响各种淡水鱼类的繁殖,而且对养殖包括鳗鱼在内的各种优质鱼类养殖也产生不利的因素。近年来,养殖专业户已开始陆续将养殖场从顺德、南海、中山等传统的池塘主产区转移到高明、阳山等地山区开办鱼场,这些地区不仅塘租低,更可贵的是水源量充足和水质优良,并且还由于水温较低而有利于欧洲鳗苗的安全渡夏。因此,笔者认为,珠江三角洲池塘主产区某些专门从事包括大口鲶杂交繁育的特种水产繁殖场可以考虑逐步从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迁移到水质良好的地区继续有效地从事各种优质鱼类的繁育工作。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