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养鱼的技术与经验

2024-12-20 23:51|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6| 评论: 0

摘要: 水生茨菇田套养黄鳝,黄鳝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既有利于茨菇生长,又可收获一定数量的黄鳝,提高菇田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盐都县义丰镇丰北片进行15亩次菇田套养黄鳝生产,成效显著,一般亩产成鳝100-120 ...
水生茨菇田套养黄鳝,黄鳝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既有利于茨菇生长,又可收获一定数量的黄鳝,提高菇田产出率和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盐都县义丰镇丰北片进行15亩次菇田套养黄鳝生产,成效显著,一般亩产成鳝100-120公斤,茨菇1000公斤以上。现将茨菇田套养黄鳝技术介绍如下:

  一、基础设施

  (一)养殖田块选择应选择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排灌方便且具有通风、透光、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田块。

  (二)菇鱼工程建设

首先,加固田埂。田埂要高出田面0.5米,宽0.4米以上,夯实,并在进排水口用密眼铁丝网罩好。其次,平整田块。四周开挖宽、深均为0.4~0.5米的排水沟,田内开数条纵横沟,宽、深均为0.3~0.4米,沟沟相通,沟系占田面积8%-10%。最后翻耕施肥。曝晒、粉碎泥土后,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牛粪800~1200公斤作基肥,均匀撒于田中。6月底7月初,进排水沟施50~100公斤鸡粪,注水深0.3米,繁殖大型浮游动物供鳝摄食。

 (三)水生茨菇移栽要求从发芽催青、移栽大田及田间管理均可参照常规技术进行操作。

  二、鳝苗放养

  茨菇移栽活蔸后才可放养鳝鱼。鳝苗应无病无伤,游动活泼,规格整齐,体色为黄色或棕红色。一般每亩放养尾重30~50克的鳝苗800~1000尾,并套养5%的泥鳅,以增加水中溶氧,并防止黄鳝相互缠绕。放苗时温差不能过大,切勿用冷水冲洗鳝苗,以免黄鳝患“感冒病”。入田前,鳝苗用3%~5%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杀灭体表病菌及寄生虫。

  三、饲养管理

 (一)投喂饲料动物性饲料一次不宜投喂太多,以免败坏水质。夏季要经常检查食场,捞掉剩食,剔除病鳝;高温季节加深水位15厘米左右,利于黄鳝生长,暴雨时及时排水,以防鳝逃逸。黄鳝是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特别喜食鲜活饵料,如小鱼、蚯蚓、蝇蛆、水生昆虫等。5-7天投喂一次,将活体饵料直接投入进排水沟,让黄鳝自由采食,并搭配一些蔬菜、麦麸等。生长期间也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配合饲料,分多点投喂,以利于均匀摄食。根据黄鳝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初养阶段,可在傍晚投喂,以后逐渐提早时间,经过1~2周的驯养,即可形成每日上午9时,下午2时,晚上6时3次投喂。投喂时间要根据天气、水温及残食多少灵活掌握。

  (二)水质调节

应根据水生茨菇生长需要兼顾黄鳝生活习性。初期,灌注新水保持10厘米以上,此时茨菇已长至20厘米以上;水温逐渐升高,水位也应适当增高到15厘米左右,利于黄鳝生长;7-8月份,5-7天换注一次新水,每次换水量为20%,并加高水位,保持水质良好。闷热天气黄鳝身体竖直,头伸出水面,表明缺氧,需加注新水增氧。随着天气转凉,茨菇生长,水深应逐渐下降,9月中旬至10月底,保持水深8~10厘米。这时水沟内的水深仍可保持在30厘米左右,适宜黄鳝的需要。

  (三)鳝病防治生长期间,每15天向田沟中泼洒生石灰水,每立方米用量10~15克,化水泼洒。放养前因体表损伤,受到感染造成的水霉病,应在鳝苗入田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进行防治。至7月中旬易患打印病,采用5毫克/升漂白粉全沟泼洒3天,以后每15天泼洒1次。生长旺季易发肠炎病,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全沟遍洒杀菌,同时每50公斤饲料拌入呋喃唑酮1克投喂,连服3天。

 (四)田间管理

协调好水生茨菇田间管理与养鳝之间的关系。施农药时,宜施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止农药过多直接落入水面,影响黄鳝生长。有条件的农户应在田埂四周插上木板或钙塑板(入泥30厘米),用以防逃;也可用砖砌墙,用水泥抹面,以防鳝打洞逃逸。

  四、捕鳝采菇

 10月底11月初成鳝捕捞结束后,开始收菇,茨菇采收期从霜降开始至翌年春分。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