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长吻鮠的养殖现状及发展前景 长吻鮠在分类学上隶属于鲇形目、科、属,因其吻较其他鮠属鱼类为长,学名叫长吻鮠,俗称“江团”、“肥坨(头)”、鮰鱼”、“长江鮠鱼”等。长吻鮠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和各大支流的下游水域,常见的渔获个体重1~5公斤,最大达17公斤。其肉味鲜嫩腴美,特别是四川乐山市青神县境内岷江小三峡江段捕获的“江团”,史书记载自古就是皇家贡品。长吻鮠的含肉率高达74.2%,18种氨基酸中,有13种高于草鱼,尤其是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分别高达12.05%和8.51%,这也是其肉味特别鲜美的原因之一。以前,人们总认为鱼类缺乏甘氨酸,但在长吻鮠的肌肉和鳔(名菜“鱼肚”的原材料)中有3.94%的含量。 长吻鮠是我国特产的名贵淡水鱼之一,在四川更有“天府第一名鱼”的美誉。20世纪60年代开始,四川产的长吻鮠常空运到北京烹调成“清蒸江团”和“江团生鱼片”,成为中外宾客所钟爱的美味佳肴。近30年来,由于捕捞过度,江河天然资源日趋减少,渔获寥寥无几。为此,四川省水产研究所从1980年起就开始对其进行移养驯化及人工养殖技术的研究,经过8年的艰苦攻关,终于在它的生活习性、繁殖生物学、苗种培育、成鱼饲养、人工配合饲料和疾病防治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先后获得了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其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继四川与重庆之后,还有广东、湖北、江苏、上海等省市,安徽、江西、湖南等省已开始试点。特别是广东已有6年的养殖实践,养成的长吻鮠运销沪、宁、汉、渝等大中城市。目前,技术最完善、产量最集中、成功把握也最大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和网箱养殖两种。池塘的鮠鱼产量一般已达400~500公斤/亩(有的超过750公斤/亩),亩盈利0.8~1.2万元;网箱养殖的产量可达10000~20000公斤/亩,亩盈利3~7万元。至于流水养殖,目前已开始推广,而工厂化养殖则仍在试验研究之中。养殖长吻鮠的前景如何呢?会不会因为大家都来养殖而陷入如同养甲鱼那样的困境怪圈?其答案是否定的,这是因为:一、长吻鮠4龄才达性成熟,一般5龄才能正式作为亲鱼投产,且其怀卵量相对较小,人工繁殖时又需“杀雄取精”,因此苗种生产规模受到限制,这是制约养殖业一哄而上的“瓶颈”;二、长吻鮠对水源水质要求甚严,对溶氧的要求稍高,因此可养水面有限;三、长吻鮠的消费市场比甲鱼等广阔得多,因为它的生产成本和市场销价都不高,能够进入千家万户。加之国际市场的消费热点是无鳞、无肌间刺的鲇鱼类走俏,长吻鮠的肉质肉味均在鲇、之上,何愁不受国外消费者的青睐!所以我们相信,它不会重蹈甲鱼盲目发展的覆辙。相反,长吻鮠作为一个养殖新品种,目前已受到广大养殖者的首肯和普遍欢迎,发展该鱼的养殖将是大有可为的。 1.生活习性长吻鮠属温水性鱼类,其生存适温是1℃~38℃,生长适温是15℃~30℃,最适生长水温是25℃~28℃。10℃以下和31℃以上则基本停食。它能在野外鱼塘里自然越冬,即使在北方地区,只要池水保持一定的深度,就是表层水结了冰也不会被冻死,而在南方的两广、海南等省区,冬季还能继续生长。长吻鮠的耗氧率明显地高于草鲢鳙鲤等鱼。当水温为24℃~26℃时,水中溶氧若在5毫克/升以上时,它的食欲旺盛、生长率与饲料报酬都很高;随着溶氧降低,其摄食量减少,长势变缓,饲料系数升高;当降至1.2毫克/升以下时,则出现浮头、沉池、死鱼事故。长吻鮠对缺氧的忍受力较弱,一般离水30分钟就会死亡。在运输途中有时并未离水,但也多死亡。长吻鮠对肥水的适应能力也不强,故普通静水鱼塘不适宜饲养长吻鮠。此外,它对水质也有一定的要求,凡是有工业“三废”污染、农药污染或是生活污染水污染的水均不得进入养殖区域,它对水体pH值的适应范围是6.5~8.0,最适范围是7.0~8.0长吻鮠性温顺。白天常潜伏于深水处,喜集群,夜晚才分散觅食。它不会钻泥、不善跳跃,也不健泳,因此较易捕捞。池塘里第一网的起捕率常达80%左右,连拉三网基本能捕尽池中之鱼。在天然水域,喜栖居于乱石底质的河道或沙石底质的通江湖泊觅食肥育。当水温降到15℃以下时,便陆续退到干流深水处越冬。 2.食性长吻鮠是肉食性鱼类稚幼鱼喜食浮游动物、摇蚊幼虫、水生寡毛类、昆虫类和小虾等,成鱼喜食泥鳅、麦穗鱼、虎鱼、颡鱼、餐条、虾、蟹、鲤、鲫和家鱼苗种等,也爱吃水生昆虫及其幼虫、蚯蚓、螺蚌肉等。经过转食驯化,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但它们主动抢食的能力远不及鲤、鲫和草鱼,因此一般不应与抢食能力强的鱼类混养。长吻鮠同类之间几乎从不互相残食。当然,由于它自身具备强大的自卫武器——带有毒腺的鳍棘,其他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如鲇、鳢、鲈、鳜和鳗鲡等也不敢随意吃它。 3.生长长吻鮠是同科鱼类中生长速度最快的一种鱼。据我们实测,人工饲养条件下的当年鱼苗,年底能长到生长12~45厘米、体重300~750斤,第三年能长到全长46~60厘米、体重1000~25斤,第四年可达60~70厘米长、2300~3500斤重,第五年能长到65~80厘米长、3200~5000斤重。当然,江河野生鱼的生长速度没有这么快,我们曾捕获1尾体重为17公斤的“江团王”鉴定其年龄应在18~20龄之间。有意思的是,在性成熟之前,雄鱼的生长速度远比雌鱼为快,这与大口鲇正好相反。生产实践证明,2~4龄是长吻鮠生长最快的时期,4龄以后则趋缓慢。 4.繁殖长吻鮠的性成熟年龄一般为4龄。其性腺发育规律是:3月份大多数雌鱼的卵巢为Ⅲ期,3月底到4月份进入Ⅳ期,4月下旬到6月上旬为Ⅳ~Ⅴ期(即产卵期),6月中旬以后重又回到Ⅲ期;雄鱼一般在3月中、下旬就有了成熟的精子。长吻鮠的怀卵量相对较小,通常每千克亲鱼体重只有6480~14004粒,初次性成熟的个体最多只能产出3000粒左右。长吻鮠的生殖期在3~7月份。四川地区4月中旬到5月中旬是其产卵盛期。卵橙黄色,遇水即产生强粘性。亲鱼有护卵习性,在极度饥饿时,它们也会取食自己产出的卵粒。在水温20.5℃~28.5℃时,受精卵经100~38个小时便可孵出仔鱼。长吻鮠是无鳞鱼,对常用水产药物的反应很敏感,尤其是那些重金属盐,极易造成急性或慢性药害,因此在防治其疾病时,一定要谨慎用药。 长吻鮠养殖技术讲座(三) 长吻鮠的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长江两岸的繁殖点可就近在繁殖季节,以江河天然产卵场及其邻近江段渔民捕获的个体中选购,对性腺发育成熟的进行催产;不能催产的个体(尾重在2.5公斤以上)进行池塘蓄养,微流水池每2~3平方米可蓄养1尾3~5公斤的亲鱼,伺机进行催产;远离长江的繁殖点大多是以人工饲养的商品鱼中选留后备亲鱼,这类亲鱼的致命弱点是近亲繁殖,子代性状退化,若能采用江河中成熟的异性亲鱼与之交配,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了。 2.选鱼与配组。一般地说,成熟度好的雌鱼生殖孔红润,腹部膨大,仰腹可见明显的卵巢轮廓,手摸有松软而富弹性的感觉;成熟度好的雄鱼应能挤出少量白色精液,但因长吻鮠雄鱼的精巢构造特殊,绝大多数个体挤不出精液,经验告诉我们,只要其生殖突的末端呈鲜红色或桃红色便可选用。若采用人工授精法,雌雄鱼配组的比例多为3~5∶1,而自然受精法则多为1∶1~2∶3。 3.催产。〖HT〗催产剂有LRH-A和鲤、长吻鮠的脑下垂体(PG)。这两种催产剂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混合使用都有效。剂量的大小、注射的次数,要根据亲鱼的性成熟情况、水温的高低等来定。一般每千克雌鱼体重用LRH-A15~60微克、PG0.5~1.5颗(体重500克鲤的脑垂体为标准),雄鱼减半或等量。适合催产的水温是20℃~28℃,最适水温是23℃~25℃。 4.授精与孵化。长吻鮠可以用自然产卵、自然受精、自然孵化的方法获得鱼苗,它可以用人工授精、人工孵化的方法获得鱼苗。但前者的效果很差,故生产上大都采用后一种方法。成熟度较好的雌鱼,到了催情药物的效应时间,其卵子通常很容易挤出来,而雄鱼的大量精液不得不采用“杀雄鱼取其精巢”的办法获得。孵化用水的溶氧含量要求在7毫克/升以上,水温22℃~25℃、PH值7左右、氨氮在0.03毫克/升以下。孵化时间的长短与水温的高低关系密切。当水温为24.5℃~27.5℃,孵化50~40小时仔鱼就能出膜;水温为22.5℃~24℃时,需孵化60小时左右仔鱼出膜;水温为17℃~22℃,则需孵化100~80小时才能见苗。最适孵化水温是24℃±1℃。低于17℃或高于28℃的水温时孵化不利,不仅畸型苗多,而且仔鱼的生命力弱。孵化水温的突变变幅超过3℃时,将导致胚胎(鱼苗)的大批死亡。长吻鮠胚胎发育的敏感期有两个,即原肠期和脱膜前期,孵化管理,应特别注意这两个发育阶段的水质、溶氧、温度的调控。 5.仔鱼暂养。刚孵化脱膜的仔鱼橙黄色,腹部有一个硕大的孵黄囊,只能卧于水底(箱底),尾部不停地颤动,此时即应取走孵化根,开始网箱暂养仔鱼阶段的管理工作。长吻鮠仔鱼的暂养时间比“四大家鱼”苗长得多,一般需6~7天后才能作为水花鱼苗出售或下池培育。暂养管理的中心是坚持三个“保持”,即:保持大流量、小流速的水体交换;保持水质清新、水温稳定;保持暂养箱底平整、鱼苗不堆积。从第4天起少量辅喂熟蛋黄浆。要加强管理,努力避免人为因素造成死苗的损失。 长吻鮠养殖技术讲座(五) 第五讲长吻鱼种的培育技术 长吻鮠的鱼种培育,是指将寸片夏花经4~5个月的饲养,使其达到全长13~20厘米、个体重30~100克这样大规格鱼种的培育过程。其间的关键技术,一是转食驯化,即由吃活饵料改为吃配合饲料的驯养技术,二是全价鱼种配合饲料的调配。 1、转食驯化 转食驯化宜在几十平方米水面的小水泥池里进行,转食之后的鱼种培育则宜在几百到上千平方米水面的泥底池里进行。转食驯化池放养寸片夏花的密度可为100~200尾/平方米。夏花入池后,先让它们再吃几天水蚯蚓,待其长到4~5厘米的长度规格时,停食1~2天,就可投喂专用的转食饲料有人主张夏花规格就开始转食,他们认为鱼种规格小,食性改变的可塑性大;否则反之。但我们多次对比试验都表胆,全长5厘米的鱼种转食效果更为理想。其原因:一是充分利用了长吻鮠小苗阶段有一个“稀疏暴长”的生长特点,夏花入池后再给喂几天水蚯蚓能促其猛长,可提前5~7天达到5厘米的规格;二是解剖资料证明,5厘米以上的鱼种,其消化器官、包括消化腺的发育与机能已初步完善,口径亦更大了,转食期至少可缩短2~3天。因此,同一批夏花,先养到5厘米规格才转食的鱼始终要比3厘米规格就转食的大整整一个梯度。转食饲料问题。长吻鮠是肉食性鱼类,从小就以浮游动物、水生寡毛类、摇蚊幼虫等活饵料为食。为了达到用人工配合饲料规模饲养成鱼的目的,必须经历一个改变其食性的驯化环节。转食饲料就是为顺利通过这一环节而专门研制的。最简单的转食饲料可用鱼粉、面粉等为原料,添加一定量的诱食剂来配制,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要求达到45%以上。有条件时,可机制成细条形,现做现喂,或冰箱冷贮。农村可以绞肉机制条或用手工揉团后刀切。诱食剂可用绞碎的杂鱼肉浆、畜肝浆及生鸭蛋等。每500克干饲料加100~200克诱食剂。采用养鳗或养鳌饲料使长吻鮠转食的效果也能令人满意。转食期间日投饲2~4次,投饲量约占鱼体重的20%~10%。投喂方法先采用“跟踪法”,即鱼群在哪里就将饲料往那里投,以后逐步过渡到“音响定点投饲”和设饲料台投饲。一般经7~10天的精心喂养,90%以上的鱼种都能很好地摄食转食饲料。此时就该逐日降低诱食剂的用量,直至改喂不加诱食剂的鱼种饲料。 2、鱼种配合饲料鱼种规格在尾重10克以下时,喂粗蛋白含量为48%以上的甲配方饲料,尾重在10克以上时,喂粗蛋白含量为45%左右的乙配方饲料,饲料原料是鱼粉(最好用进口鱼粉)、熟豆饼、小麦、酵母、次粉等,蚕蛹和菜籽饼的用量都限在5%以内,另加少量复合添加剂预混料。鱼种饲料制粒后可干贮备用。 3、饲养管理长吻鮠是有胃鱼,日投饲两次就行,日投饲量约为鱼种重的0.2%~4%,并要保证饲料优质适口。根据其夜间摄食强度大的特点,傍晚那次的投饲量可适当多些。每月用土霉素片等做成药饵喂鱼,连喂3天,可预防肠炎等疾病。转食期间残饵较多,应勤洗饲料台,不能让饲料台及其周围发臭,否则,长吻鮠往往不再上台摄食。长吻鮠缺氧时酸生的浮头现象不同于常规家鱼。如果发现池壁有黑压压的鱼群,它们都是头朝上、嘴巴不停地张合着,这是严重浮头的标志。如果发现有鱼独游、体色很黑,这是有病的症兆。如果池鱼几天前吃食一直都很正常,突然剩饲很多,这是天气突变或水质恶化(至少是底层水败坏)的先兆。都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解救。长吻鮠鱼种阶段易患盘钩虫、车轮虫和锚头鳋病,有时也暴发出血病和烂鳃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