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技术

2024-12-14 13:07|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104| 评论: 0

摘要: 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为鱼、鳝、虾、蟹、鳖等提供了水蚯蚓、部分害虫等各种饵料生物和良好生态环境,养殖对象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松土、追肥作用,从而达到了稻渔共生相得益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稻田生产综 ...
稻田养殖鱼、鳝、虾、蟹、鳖,为鱼、鳝、虾、蟹、鳖等提供了水蚯蚓、部分害虫等各种饵料生物和良好生态环境,养殖对象对水稻的生长起到了松土、追肥作用,从而达到了稻渔共生相得益彰,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稻田生产综合效益的目的。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为农民增收提供新的途径。现将鱼、虾、鳝、蟹、鳖养殖技术综述如下:

  1稻田选择与整理

  选择通风透气、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无污无毒、排灌方便、土壤保水性能好的田块作为养殖稻田。面积1~2亩为宜,最好连片开发。对选择的稻田,在移栽前要进行整田。具体方法:在田中开挖“田”、“日”字形沟。水沟规格:沟宽1.5~2.5m,深0.8~1.5m,开挖面积占稻田面积的20%~30%,挖出的泥土用于加固田埂,田埂加高夯实后高度40cm。仅养殖鱼或虾只须在进排水口设置防逃网栅,养蟹、养鳝、养鳖还须在稻田四周增设用塑料薄膜或密眼网片等构成的防逃墙或防逃板,墙板光滑面向里,其地面高度60cm以上,地下部分深入田埂20cm左右,转弯处架成弧形。

  2秧苗移栽与苗种放养

  2.1秧苗移栽

  水稻应选用大田生长期较长、抗倒伏、抗病力强的优质高产品种,不论是移栽还是抛秧可加大沟塘四周密度,发挥边际效应。

  2.2水产苗种放养

  抛栽5~7天秧苗活稞后,即可放养。苗种要求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所有苗种应于6月底养于沟塘内。放养品种与放养量:

  2.2.1蟹养成蟹的亩放80~120只/kg的幼蟹2.5~4kg;育种的亩放1000~2000只/kg的“豆蟹”1000只,配放鲢鱼100尾。

  2.2.2青虾亩放4~6cm/尾的抱卵虾1.5~2.0kg或1.0~1.5cm稚虾1万尾。

  2.2.3罗氏沼虾亩放淡化处理后的规格为0.8~1.0cm的虾苗5000~10000尾,配养鲢、鲫鱼种100~200尾。

  2.2.4鳖亩放养只重150~250g的鳖种200~300只。

  2.2.5成鱼亩放养50g的异育银鲫500~1000尾,配养50~200g鲢鱼100尾。

  2.2.6育鱼种亩放夏花8000~10000尾。

  2.2.7黄鳝亩放养40~60g本地鳝种1500~2000尾,同时搭配少量鲫鱼和泥鳅。

  3种养管理

  3.1饵肥使用

  3.1.1施肥 养殖稻田基肥亩用粪肥500kg、磷肥30kg、钾肥10kg。追肥2~3次,每次用尿素和磷肥各7~10kg。肥料不得撒入沟中。粪肥经腐熟使用。

  3.1.2投饵 水产动物幼小阶段用粉状饲料,至一定时期使用颗粒饲料,饵料除农产品、副产品、各种青饲料外,养虾、鳝、蟹、甲鱼还应投喂螺蛳、蚯蚓、蝇蛆、小杂鱼虾和动物下脚料。日投喂量以田内养殖动物体重计,初期为体重的3%~5%,生长旺期为5%~10%,以投后4~5小时吃完为度。

  3.2日常管理

  3.2.1水质管理田面水深:前期5cm以上,后期10cm以上,每日视水深及时调节补充,每2~3天换水一次,有条件的可进行微流水养殖,保持水中有较高的溶氧。养殖期间要经常检查进出水口,严防水口堵塞和网具破损。

  3.2.2稻田用药稻田应少用或不用农药,所有农药应是高效低毒农药,如甲胺磷、多菌灵、氧化乐果等。用药前抬高水位,施药后换水。农药应采用低浓度药物,在水稻叶面干时用喷雾器喷洒,并尽量减少药液落入水中,以降低水中药物浓度,避免养殖品种发生药害。

  3.2.3病害防治 定期用生石灰泼洒。如发现养殖品种生病,应立即捞出隔离治疗。防止大雨养殖品种随水逃逸,同时做好防敌害、防盗工作。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