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治疗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2024-12-13 11:49|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62|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的各种疾病不断发生并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细菌对抗生素类鱼药耐药性增强,通过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养殖生态系统,防治疾病,控制和减少爆发性病害的发生,发展有机水产品已 ...

近年来,由于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的各种疾病不断发生并日益严重;同时随着细菌对抗生素类鱼药耐药性增强,通过微生物制剂调节和改善养殖生态系统,防治疾病,控制和减少爆发性病害的发生,发展有机水产品已成为水产养殖的必然趋势。

1915年英国的Twort在培养葡萄球菌的过程中,首次发现菌落上有透明斑出现。随后1917年法国的FelixdHerelle发现含有志贺痢疾杆菌的新鲜液体培养物能被某种无菌的污水滤液所溶解,并使混浊的液体培养物澄清,将此种澄清液再过滤加到另一种敏感菌株的新鲜培养液中,获得了相同的结果。他将这种能使混浊液体澄清的物质叫做“噬菌体”。后来他用志贺菌证实噬菌体具有治疗细菌病的作用,并分别用鸡的伤寒、兔的痢疾和人的杆菌性痢疾做治疗试验,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效果。从而初步证实噬菌体可作为细菌疾病的一种有效治疗因子。近些年,随着抗生素弊端的日益暴露,噬菌体受到学者们的注意并开始应用于生产。

1噬菌体治疗原理

噬菌体是一类细菌依赖性的病毒,所以又称为细菌病毒。它在宿主细胞中的生长繁殖可分为吸附、侵入、增殖、成熟和释放5个阶段。根据噬菌体对其宿主菌的作用方式,噬菌体分为烈性噬菌体(virulentphage)和温和性噬菌体(temperatephage)。烈性噬菌体又称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可立即在宿主细胞内开始自身的生命循环,引起细菌细胞的裂解。例如,T系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B系)的过程约需30分钟便能引起被侵入菌的裂解;温和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有2条途径:一是裂解途径,这与烈性噬菌体一样;另一条是溶源途径,即溶源性感染的过程,噬菌体成为前噬菌体状态,宿主细胞溶原化成为溶原性菌,这一过程因噬菌体种类,宿主菌的生理状态和环境条件而异。溶原性细菌体内的原噬菌体偶尔受强烈因素处理,也会转变为烈性,可以说原噬菌体是细菌体内的“定时炸弹”。噬菌体治疗的原理就是利用它能对致病菌起裂解作用,降低其密度,进而减少或避免致病菌感染或发病的机会,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由于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能抵抗相应烈性噬菌体的溶菌作用,不适合用于持续的噬菌体治疗过程,所以必须选择烈性噬菌体。

2噬菌体治疗的优势

噬菌体治疗是根据噬菌体的专一性,分离病原菌的噬菌体,通过扩增繁殖,研制成一种高活性制剂,然后用于杀死感染组织中致病性细菌的一种生物防御措施。噬菌体治疗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2.1专一性强,对其它细胞无伤害性

传统的抗生素在治疗细菌性感染的同时,会杀死消化道中的正常菌和有益菌,从而破坏微生态的平衡,导致其他耐受性致病菌的生长,引起腹泻、胃肠感染等副作用,进而可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力下降而导致全身性的感染。而噬菌体的治疗具有特异性,可以针对某一特定的有害细菌菌株有选择性的杀灭它们,从而使生物体及其环境的正常菌群平衡受到最小程度的影响。

2.2指数增殖

Carlton(1999)和CarlRMerril(2003)在谈到噬菌体治疗时都指出,指数增殖的能力是噬菌体治疗的一个显著优势,因此它在治疗细菌感染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每一个裂解周期内,每一个噬菌体都可以产生200个子代,噬菌体将以(200)n增殖。理论上讲,一个噬菌体颗粒就足以杀死细菌,称之为“全”或“无”效应。

2.3给药方式多样,疗效持久

噬菌体给药方式有很多种,如皮下注射、口服、外部局部和全身用药等。在防治细菌性疾病中,噬菌体既可以单独用药,也可以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噬菌体联合感染,或是和抗生素联合用药来提高防治效果,同时由于噬菌体的自我复制机制,它能够增殖并扩散,透过生物体的组织进行治疗且疗效持久。

2.4细菌很难产生抗性

据报道(Carlton,1999),细菌对噬菌体产生抗性的突变频率为10-7,而对抗生素的抗性突变频率为10-6。而且烈性噬菌体只在一定宿主体内存活,能产生相应的变异以适应细菌的变异。传统抗生素不具备这种优势。

2.5无药物残留

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药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噬菌体具有依赖性的,会随着细菌宿主的消失而死亡,不会残留在动物产品中。

2.6研制开发的周期短,成本低

噬菌体的培育和生产时间短,成本低,无需特殊设备,通过简单的离心就可以纯化去除细菌碎片,可在常温下长期保存,便于运输和应用。

3噬菌体治疗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自80年代,作为一种新型治疗佐剂的噬菌体,在水产养殖业中引起了重视。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oasPlecoglossicida)是鱼类养殖中常见的一种致病性很强的细菌,能导致不同时期的Ayu鱼发病。2000年日本广岛大学鱼病实验室分离到变形假单胞菌的两株噬菌体PPpW-3和PPpW-4。用变形假单胞菌感染鱼苗后,再口服噬菌体PPpW-3和PPpW-4进行治疗,2周后,对照组鱼的死亡数为65.0%,实验组为22.5%,并且池搪中的变形假单胞菌数明显降低。2002年日本学者ToshihiroNakai还报道了噬菌体治疗养殖鲱鱼加氏乳球菌引起的疾病具有良好效果。李太武等在利用噬菌体对皱纹盘鲍脓疱病方面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使用一定浓度的噬菌体可以将河流弧菌-II裂解,有效地治疗或推迟脓疱病引起的鲍死亡。足部肌肉注射感染试验和创伤感染试验表明可将鲍的成活率提高50%以上。

目前,我们在市场上见到的一种微生物制剂——神克隆菌,其实就是一种噬菌体。它在水产养殖上对很多致病菌有溶菌作用。水产养殖动物的主要致病菌如弧菌、假单胞菌、气单胞菌、耶尔森氏菌、爱德华氏菌等都是神克隆菌的最适宜寄主,神克隆菌对这些致病菌的攻击性和吞噬能力相当强,清除率可达90%以上。神克隆菌繁殖力强、生存率及保持率高,适应性强,在海水或淡水中均能生存繁殖,在酸性环境及碱性环境中也都能存活,对pH值适应范围从3.0~9.8,生长水温为4℃~43℃,最适生长水温为20℃~30℃,与温水性鱼类的最适生长水温大致相似。这就使神克隆菌在水产养殖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因为可以减少细菌病害的发生与蔓延,神克隆菌已被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列为全国推广的优质鱼药,其在江苏、上海、广东、福建、山东、河北、辽宁等省、市水产养殖上的推广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