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系翘嘴鳜规模化繁育关键技术

2024-12-13 11:15| 发布者: 肥鱼| 查看: 39| 评论: 0

摘要: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较多,一般生产单位只能小批量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繁育的要求,其原因是繁育中的几项关键技术不成熟。根据我们承担“长江鳜鱼大规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课题研究实践,认为要实现鳜鱼苗种 ...

  鳜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较多,一般生产单位只能小批量生产,难以实现规模化繁育的要求,其原因是繁育中的几项关键技术不成熟。根据我们承担“长江鳜鱼大规格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课题研究实践,认为要实现鳜鱼苗种的规模化生产,必须抓好亲本选育、病害防治、开口饵料、二级培育等方面关键技术。

  1亲本的培育与选择

  亲本的性状对子代生产性能有影响,其质量则对繁殖效果影响较大。长江流域可以选用长江野生翘嘴鳜或在其子一代成鱼中选择。 

  1.1亲本培育

  亲鱼放养前30天,清除池底过多淤泥。采用生石灰清塘,每亩用量80~100kg。放养前保持水深1m。投放饵料鱼以鲜活可口的鲫鱼、鲤鱼、四大家鱼为主,辅以少量的野杂鱼,亩放养100~200kg。日常管理中始终要保证池塘内有充足的饵料鱼。保持池塘水质清新,冬季和早春每月注水1~2次,保持水体透明度30~40cm,溶氧在5mg/L以上。3月中旬到人工繁殖前7天,每隔5天冲水一次,每次冲水2小时;繁殖前5天,每天冲水1次,每次1小时。考虑鳜鱼苗开口饵料的供应,长江流域可以选择在5月中、下旬进行人工繁殖。

  1.2繁殖用亲本标准

  亲鱼应具有良好成熟度,选择标准为:雌鱼腹部比较膨大,用手轻压,松软而富有弹性,卵巢轮廓明显,腹中线下凹,卵巢下坠后有移动状,取卵观察卵粒呈黄色,且卵粒大小整齐、透明;雄鱼生殖孔松弛,轻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且精液入水后,能立即自然散开。

  2催产

  2.1催产剂种类

  LHR—A2、LHR—A3和HCG。

  2.2催产剂的注射

  人工催产采取二次注射法效果比较理想。初针,雌鱼用量LHR—A32ug/kg,雄鱼不注射;复针,雌鱼用量LHR—A210ug/kg+HCG1000国际单位/kg,雄鱼减半。操作时,视亲鱼成熟度适当增减注射剂量。

  2.3产卵及处理

  注射催产剂的亲鱼经雌雄配组后放入圆形产卵池,亲鱼密度为2~4kg/m2,冲水刺激,使其自然交配、产卵、受精。及时集卵,防止“闷卵”。鳜鱼卵收集后,进行漂洗,除去杂物,然后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洗10分钟,防止水霉病的发生。

  3人工孵化的控制 

  主要是控制水流和清除污物两方面。孵化时,环道水流速一般控制在0.2m/s左右,确保鱼卵处于水体中上层不沉底;脱膜时,适当加大流速,以便将污物、卵膜等的清除;鱼苗出膜后,减小水流,防止跑苗。污物的清除可以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经常洗刷过滤筛绢,在脱膜高峰期,每3~5小时洗刷一次,防止卵膜堵塞网孔;二是转换环道,控制用水,使孵化环道间隔停水,让卵膜和死卵下沉,在鱼苗上浮时,用虹吸管将鳜鱼苗吸出转移到到调节好水流的新环道内。三是定时用虹吸管伸至环道底部,慢慢吸出沉底污物。通过以上措施确保环道内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4孵化病害的预防

减少水霉、剑水鳋的危害是提高繁殖效果的关键之一。有效方法是:催产前,对产卵池、孵化环道、蓄水池、水塔用10ppm浓度KMnO4进行全面彻底浸洗消毒;其次对养殖用水进行处理,在沉淀池使用杀虫剂消灭剑水鳋,用水经过渣滤、沙滤后再进入高位蓄水池,高位蓄水池的进水口加设密眼筛绢;此外,鱼卵倒入孵化环道水流正常运转1~2小时后,按1~2mg/L的用量泼洒漂白粉溶液,用药时停水5~10分钟,次日再进行一次,连2天。

  5开口饵料鱼的生产与使用

  开口饵料的配套与否是规模化繁育的制约因素之一。根据实践,在长江流域用团头鲂苗作为开口饵料比较理想。关键是掌握好催产时机,要求在鳜鱼孵化出膜当天催产足量的团头鲂,使饵料鱼苗孵化出膜与鳜鱼苗开口摄食同期,:团头鲂催产组数一般为鳜鱼催产组数的5~6倍。

  6环道内的培育

  根据实践,鱼苗经环道培育到15mm~20mm再出池培育可提高成活率。除了基本管理要抓好,关键要掌握放养密度和饵料鱼的投喂。

  6.1环道培育放养密度

  苗种规格在6mm以下,放养密度为15000~20000尾/m2;苗种规格6~10mm,放养密度10000~15000尾/m2;苗种规格10~15mm,放养密度6000~7000尾/m2;苗种规格15~30mm,放养密度4000~5000尾/m2。

  6.2饵料鱼的规格与要求

  鳜鱼苗开食后的3~5天内,应投喂适口鱼苗,饵料鱼的全长应控制在鳜鱼苗体长的50%以内;饵料鱼应经筛选,达到规格一致,体质健壮的要求。投喂时应预先消毒处理。

  6.3饵料鱼的使用量

  孵化环道育苗每天投喂2~3次,每次投喂量约为鳜鱼苗数量的4~5倍,实际投饵时应视环道中的饵料鱼量的多少调整,保持环道内饵料鱼密度是鳜鱼的8倍以上。

  7大塘培育

  当鳜鱼苗在环道内培育至15mm~20mm后,即转移到事先培育好饵料鱼的池塘内进行二级培育,放养密度为3000~4500尾/1000m2。培育的前15天利用同塘饵料鱼,以后每5天投喂一次饵料鱼,投喂量按池养鳜鱼总量的5%~10%计算,并根据鳜鱼生长速度、气温变化等因素进行调整。饵料鱼经消毒后投喂,防止带入病原体。

  做到以上几点,一般可以实现鳜鱼苗种的规模化繁育。 

肥渔志提供养鱼技术

相关阅读